因民意相“约”为民愿来“见” 市人大代表约见两区政府及市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侧记
本报记者 周芳芳 10月16日下午,市口腔医院院长张敏等市五届人大代表,就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中心城区公厕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在市创建办会议室约见市建规局、住管局等市政府相关部门及汉台、南郑区政府负责人。这是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的又一务实之举。初衷在为民,回应社会关切 选什么内容作为约见主题?代表在思考,人大在行动。今年人代会集中审议时,中心城区公厕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话题,引发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如果说高楼大厦、道路交通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则是城市的“里子”。公厕问题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与城市功能的完善、品位的提升和管理的改善密切相关,尤其是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实施,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回应代表呼声和社会关切,今年7月,由张敏牵头共8位市人大代表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约见汉台、南郑区政府及市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书面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及时与市政府办公室沟通协调,通报约见内容,搭建约见平台,做好有关约见准备。
为取得良好效果,代表们做足约见前“功课”。8位市人大代表分成4个小组,深入有关部门、人口密集街区对中心城区公厕开展专题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听取介绍、走访市民等方式,详细了解公厕的规划布点、建设管理等情况,掌握了滨江西路、西新街、梁州路等新建道路、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社区及公共场所配套公厕的第一手资料。问题问得透,直面盲区难点 “公厕数量不足和布点不合理是制约汉中市推进厕所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请问中心城区公厕的布点包括位置、数量是怎么确定的?”杨丽代表提问直奔主题。
“中心城区公厕经历了2011年、2014年两轮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公厕总数达到518座,每平方公里5至6座,重点围绕主干道、商业区、广场还有旅游景点、居住集中区域布局。”市建规局副局长宋雄回答详细,态度诚恳。“总的来讲,如厕难问题近年来有所缓解,但感觉厕所还是不够用,原因在于老城区的公厕规划难、代建配建的公厕跟进慢、有些建成的公厕位置偏,最主要的还是缺少稳定的投入机制。”
就公厕建设和管理,张仁杰代表问道:“公厕建成后移交给谁,由谁来管?如果改变用途,有没有有效的监管方法?”李俊杰代表补充问到:“规划做得再好,不落实等于形同虚设,是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建管流程?”
“由于体制机制衔接不顺,一些公厕很难移交出去,后续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宋雄说,代表指出了目前工作上的盲区和管理上的漏洞,接下来需要在规划、监管、维护各个环节上下更多的功夫。汉台区副区长王锋,南郑区委常委、副区长张长弓也对这些共性问题一一作答。
“实行规划优先,出台一些刚性规定加以约束。”“建议公厕的验收环节再严格再强化。”“希望在水电使用上提供便利,考虑将保洁员设为公益性岗位。”“及时更新互联网上公厕的数据信息。”“重视残疾人如厕问题,弥补无障碍厕所的欠账。”……
张敏、李熙、程睿、王宝春4位代表接连提问,问得细致透彻,紧扣主题,体现民意;8名负责人面对抛出的一个个“不留情面”的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推脱责任,坦诚面对“找茬挑刺”,表态积极。3个小时的约见,一问一答之间形成良好互动,使群众呼声得到回应。关键在落实,加强督办整改 在约见中,代表与被约见单位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提出的问题,抓住了重点、关键,问出了民生期盼;给予的答复,亮明了态度、决心,答出了施政所向。李熙代表说出了共同心声:希望问题被重视、建议被采纳,最终落到工作改进上,真正发挥人大代表约见的监督实效。
代表约见汉台、南郑区政府及市上相关部门负责人是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工作的一个亮点,加强了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开辟了代表履行职责的新渠道。出席约见活动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世生要求,希望市、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约见代表指出的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全力推动问题解决,给提出约见要求的人大代表、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答复。今后,约见活动将逐步走向制度化,使之成为市人大代表履职的一种常态,达到因民意相“约”、为民愿来“见”的目的。
参加约见活动的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黄仁军表示,落实好人大代表约见事项是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尽职责,市政府办公室将加强协调督促,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推动约见事项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完毕,以扎扎实实的整改成效回应代表关切,让民生实践更有温度。
新闻推荐
作为省级重点示范镇,近年来,南郑区大河坎镇主动适应新常态,干成了一大批利长远的大事实事,先后荣获“中国乡镇之星、全国文明...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