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探索创新的“南郑工匠” 记南郑区政协常委、红十字医院院长彭孝成

汉中日报 2018-09-12 20:48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刘云鹏 余艳 27年的执着,他把学习看得比命都重要;27年的探索,他只为把一件平凡的事干好;27年的坚守,他用无私的爱心换来了万千病患的健康。他就是南郑区政协常委、全区十大工匠、红十字医院院长彭孝成。

彭孝成出生在“杏林世家”,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就给父亲打下手的彭孝成早在幼年时期就在心里埋下了“救死扶伤”的种子。1990年,19岁的彭孝成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进入一所公立医院从事外科工作。经历了上千台手术实践和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学习,彭孝成从一个毛头小伙子迅速成长为一名在普外、骨科病方面医术精湛的业务骨干。

当鲜花和掌声涌来的时候,彭孝成却作出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他毅然辞去公职,投身到民营医院改革发展的浪潮,从此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2001年10月,彭孝成承包了濒临倒闭的梁山镇卫生院石拱分院。当时是一所只有9名医护人员300平方米简陋房屋的。在那栋只有两层低矮楼房的院子里,角落深处那间最潮湿、阴暗的小屋里,彭孝成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两年岁月。放射科的洗片室,也是他的宿舍和办公室。一张破木桌子,桌面还烂了一个大窟窿,一把三条腿的椅子,而身后的各类书籍几乎码满了一面墙。

近年来,彭孝成坚持发扬中医传统医学,带头在全区开展以微创针灸专科为龙头带动医院综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名院、名科、名医”人才兴院、技术兴院的发展之路。他着手打造汉中绿色疗法,创办了“七日康微创中心”等特色专科,特别对颈椎病、痛风病、腰腿疼、慢性咽炎、鼻炎、失眠、痔疮、眩晕、中风、顽固性头痛等病症用中医针灸特色疗法治疗,对老百姓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通过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无痛苦的针灸疗法,先后为来自四川、江苏、新疆、西藏等地及汉中市上万名患者治愈康复。他带领的团队攻关《针灸外治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科研项目,被区科技局、卫计局列入“5311”工程计划,2015年底被市、区专家评定为省内先进水平,被区政府评为全区科学技术奖。最新科研课题针灸治疗内痔有效率为97.2%,通过市、区专家鉴定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毛毛家住梁山镇利民村,智力发育迟缓,三年多来,毛毛在父母的陪同下辗转西安各大医院,花费了20多万元,始终不见效果。当4岁的毛毛被无情地宣判患有脑瘫时,一家人顿时陷入了黑暗。伤心欲绝的奶奶听说红十字医院的彭大夫扎针技术非常好,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医院。彭孝成一方面劝慰老人,一方面尽心尽力精心为孩子针灸治疗。两年多的不懈坚持,毛毛竟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如今,毛毛已经8岁了,背上新书包走进学校的他笑得开心极了。

18岁是最美好的年纪。大学新生小张却因为脊髓长有血管瘤,大小便失禁、高位截瘫,让所有的美好化作了泡影。那一年开始,小张便与轮椅作伴,生活不能自理,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小张如五雷轰顶。小张的妈妈是梁山镇的环卫工人,尽管家境十分贫寒,但对小张的治疗从未放弃。从西安截瘫回来,小张妈妈不知偷偷抹过多少次眼泪。听镇上的人说彭孝成的针灸是一手绝活,小张妈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走进了医院。一年、两年、三年......2017年夏天,在轮椅上度过了近10年光阴的小张,竟然站起来了!母子俩喜极而泣,一个劲儿地感谢他们的救命恩人彭孝成。

作为一名医者,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彭孝成始终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组建成立了南郑、城固康宁精神病医院,用中医疗法治疗精神病人,救助弱势群体,点亮了无数病患家庭的希望之光。近年来,彭孝成先后组织下乡义诊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先后为2.7万人进行了两癌一障免费查体,上门为2.1万名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免费为区内外1.5万人次开展了内病外治“三伏贴”、“三九穴位贴”活动,仅此一项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26万余元。

新闻推荐

南郑不动产登记中心上门服务解民忧

本报讯(通讯员史亚宏何强)近日,南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创新服务模式,对行动不便群众开展预约上门服务,使其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登记...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