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命运
8月30日,高视惠随市委百姓宣讲团到南郑区作“新作为新时代新气象”主题演讲报告。王宴 摄
作为改革开放40年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与教育结缘30多年,从自己珍惜受教育机会到教育学生、教育家长、教育志愿者,走出了一条砥砺奋进、不断学习成长、修身修德,成就日渐丰盈的人生之路。高视惠在汉中市百姓大讲堂分享的自己和亲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以及自助助人的故事,感动和教育很多人。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在此借用她的故事,向全市3万多名像她一样,以身垂范,教书育人的老师,致敬!
我外公是解放前乡下一个秀才,但他重男轻女思想严重,6个子女中只允许3个儿子上学,不允许3个女儿读书。对于过早吃下生活苦头的贫困孩子,我的母亲有着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然而母亲仅上过三年夜校就永远与学校说“bye_bye”了,因为舅舅们要上学,要出外工作,家里的田地需要人耕种,一大家人需要养活,作为家里的壮劳力,我母亲不得不牺牲了学业。
我父亲曾经是抗美援朝的战士,3年困难时期从西北电力建设局下放到我母亲所在的小村庄,所以我的3个兄妹从小就是地道的农民,农村生活的艰辛与贫困,让我们对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二哥”身份有着一种天然的向往。
珍惜平等求学机会实现“农门”飞跃 “平地一声春雷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大幕拉开,高考制度恢复,我们终于看到了平等上大学的希望。我父亲只有高小文化,母亲吃够了没文化的亏,于是,父母鼓励我们3兄妹凭自己能力考大学。1981年,汉中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我家也未能幸免。在摇摇欲坠的窝棚里,煤油灯下,我和哥哥、妹妹专注地学习。天刚蒙蒙亮,我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用冷水洗把脸,在清晨的院坝里读书、背单词。我家离学校有6里路,一年四季我都是跑步上学,这养成了我多年来健步如飞的习惯,也练就了我强健体魄。下了晚自习回家,头上皓月当空,脚下是田埂上的小路,旁边有哗哗流淌的渠水,我会情不自禁地放声高唱:生活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可爱!
有理想,生活就有目标,日子也过得飞快。1982年,初中毕业的我和470名同学顺利地考进了汉中师范学校,农业户转成了城镇户,吃上了商品粮,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跨越。我常想: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我这个“丫头片子”会像母亲一样,就只能永远修理地球!1983年,我哥哥高中毕业考上了汉中师范学院;随后,妹妹考上了安康师范专科学校。父母脸上挂满了笑容,我家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毕业后我在家乡一所中学任教,帮助这些农家子弟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考学,我们这些和初中学生年龄相仿的“少先生”使出浑身解数,帮他们圆读书梦成为我们的全部动力。每年秋季开学后,凡是家里有考上中专生的,淳朴乡亲总要请老师去吃个饭,还要包一场电影免费邀请乡亲们观看,像过年似地燃起鞭炮,把老师奉为座上宾,我的心里充满了师者的自豪。
不断读书提升境界 子曰:学无止境,我一直觉得我没有进过大学课堂,自己读书太少底子太薄。深知要想让学生喜欢我的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我这个人,提升素质尤为重要。于是,阅读成为我的生活方式。越读书,“越感到眼前是数不清的崇山峻岭”,越发现自己真得太无知太渺小。
这让我想起改革开放初期,那时书籍十分匮乏,我的家乡方圆十里能借书的人家少之又少。我家唯一的藏书是《四角号码字典》。1979年,我陪来自青海省的表哥参观古汉台,我在书摊上拿着一本《少年科技》看得不丢手,表哥见我实在喜欢,就花0.15元买了送给我,这是第一本除了课本外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书!我如获至宝,连睡觉都要抱在怀里。现在,我自己家里的藏书就已经超过了500册,农家书屋随处可见,村村都有两三千册图书。我还在汉中市图书馆和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可以随时借阅,甚至还可以享受“你购书我买单”服务,可以说我现在是坐拥书城。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时不甚了了。现在从我自身成长经历来看,确实如此。小时候家里穷,花5分钱买一本小人书对我都是奢望。记得1985年刚参加工作时,我每月收入是58元,现在通过我不断读书,努力奋斗,我的人生收获也在逐年提升,除了薪资已经提高到当初的100倍而外,我的生活环境、眼界胸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家从破草房修成了砖瓦房,后来兄弟姊妹通过读书考学进了城,现在各自都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商品房,这可能就是我们从书中读来的“黄金屋”吧。
其实,我家的变化也是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现在,我的老家几乎家家都是二层小洋楼,拥有私家车的不在少数,通户水泥路平坦宽阔,在奔小康的路上人人争先。
爱读书的人精神不寂寞。我今年定下了20本书的阅读计划,迄今为止,我已读完24本经典名著,我不断从书中汲取滋养,在自我教育中完善自己。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我不能给亲人带来大富大贵,但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让亲人感受到我每一天的成长进步,我也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分享给每一位亲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这种不会被岁月和磨难侵蚀掉的气质就是读书带来的光芒。这,不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吗?
因为我爱读书,我的孩子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上小学时,每天早餐他就进行读书分享。如果我有兴致认真听他讲的话,他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愉快地边讲边吃饭,我暗暗佩服他丰富的知识。大学四年,他除了在学校图书馆大量借阅外,还从网上购买了一万余元图书,每学期回家箱子里装的全是书,丰厚的阅读积淀为他顺利就业、考取国家公务员,铺设了“绿色通道”。
从教育学生到教育家长 2005年,我有幸参加了省妇联举办的“家长学校”培训班。没有接触家庭教育前我还骄傲地认为:当老师的还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吗?系统学习过后我大吃一惊,原来家庭教育也有大学问,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小明的父母双双下岗,他们为生计整天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小明迷恋上了网吧,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无济于事。后来他爸狠狠揍了他一顿,并将他反锁在家里不准出门,但小明偷了家里的钱翻墙出去又进了网吧。唉,他父母痛哭流涕,万般无奈之下找到我。我们共同分析了小明的情况:因为没有大人监管,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真实成功体验,缺乏家庭温暖,从而形成了青春期强烈的叛逆。
我买来饭菜和衣服亲自送到网吧小明的手中,带他到我家促膝交谈,并让他教我制作电脑网页,推荐他参加青少年信息大赛,指导他阅读名人传记。他父母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家教讲座”,教育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间,原先犟得像头牛,整天沉醉网吧的小明变了,学习有了进步,言行举止也变得彬彬有礼了。他的家长十分感慨地说:过去说教育总认为只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现在知道了,要想教好孩子,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教育,提升自己。
《了凡四训》是我偶尔得到的一本奇书,袁了凡“日行一善”改变命运的方法实际上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一次,我随汉中爱心义工协会到洋县华阳镇参加“一元爱心送温暖”活动,山里的气温比城市低2—3°C,寒冬腊月,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感觉冷。在初一学生小杨家,看见他相依为命神经兮兮的父亲,单薄的裤子半截裤管吊在小腿肚附近。同行的爱心人士从自己兜里掏出2000元送给小杨作为过年和上学的费用。身边人的贫困深深地刺痛了我。我原先习惯于抱怨,时常觉得生活不如意,跟这些人相比,我简直是生活在幸福的天堂之中!义工们默默奉献爱心的义举,更让我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从此,业余时间,我除了读书,更多的时间是去做义工,做志愿者。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到:“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我就是通过上学读书改变命运走出来的农村孩子,那么我能回报社会,为父老乡亲们奉献些什么呢?生在最好的年代,有所作为才不负芳华!作为一名从教30多年的教师,把科学的教育方法向千家万户传播,帮助更多父母与时俱进,提升教子理念,助力孩子读书圆梦,是我能够做到的,我也愿意做!
多读书,读好书,是人走向高尚的捷径,也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感谢市、区妇联对我的信任,聘任我作为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十余年间,我进学校、走社区、赴乡村、到强制戒毒所,为6万余人授课,在传播正能量中,我们的公益队伍越来越壮大,我切实感觉到了“德不孤,必有邻”。
有人说“人到四十不学艺”,但我感到精神成长应当是“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由于业余时间经常去社区、学校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为着提升素质的需要,2016年在我50岁时,我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通过系统地学习心理学,让我常常享受内心的恬静,讲课也更能走进受众的心里,达到了“自助助人”的目的,在工作和生活中让我如鱼得水。
梦想照亮生活照亮中国 现在,盛世强国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我的家族已经有16位大学生,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或正在就读。这些时代的幸运儿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就连我年届8旬的老母亲也在汉台区老年大学上学!
我作为汉中市家教扶贫志愿宣讲小分队的成员,我庆幸有机会用我的所学为贫困山村的孩子圆他们的读书梦。我不怕深度贫困村山路崎岖,也不怕改变父老乡亲科学教子的观念有多难,只要能够将读书梦播种在家长和孩子的心田,再苦再难我也愿意!因为,千家万户的读书梦里蕴藏着“小我”的读书“大梦”,梦想必将照亮灿烂辉煌的中国! (高视惠)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朱斌徐岱)南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创新推行“数据网上跑、群众线下办”工作模式中,从技防和人防两方面入手,采取...
南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