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搭建就业扶贫“连心桥”

汉中日报 2018-08-10 12:14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肖军)“能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照顾家里的孩子,这份工作我满意着呢!”正在南郑区红庙镇社区工厂车间流水线上忙活的张艳萍,说起在社区工厂务工的好处,她有些激动不已。

40出头的张艳萍是红庙镇五龙庵村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小学,平日在家务农、照顾孩子,没有稳定的收入。去年,红庙镇引进海迎服装厂在红庙移民安置区建立工厂,像她一样的28名贫困户通过培训成为了该社区工厂的首批工人,月均收入两千多元。

今年以来,该区紧扣“产业引领、企业带动、政策扶持”就业扶贫思路,坚持“扶智”与“扶志”并重,“授鱼”与“授渔”结合,围绕“示范基地、扶贫工厂、公益岗位、劳务品牌、苏陕协作”等重点,深挖传统优势项目就业潜力,采取居家灵活的就业模式,为贫困群众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搭建就业“连心桥”。精心培育棕编、藤编、扇编、草编、竹编和手工艺编织技艺,开展“六编”技能培训,借力电商提升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全区“六编”传统手工艺特色产业,破解部分贫困劳动力无法到外地就业的问题。成功举办南郑区首届“公主杯·中国汉中面皮”大赛,成立汉中市南郑区面皮协会,制定地方行业标准,扩大“汉中面皮”劳务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区直接和间接从事面皮加工制作经营人员上万人,其中贫困户家庭1100余户。运用公益岗位政策,解决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上半年全区开发农村道路养护员、河道管理员、美丽乡村保洁员、学校保安员等公益专岗,目前在全区各类公益性岗位上从业的贫困劳动力达1125人。通过建立扶贫基地、推行“移民社区+工厂”等方式,引进社区工厂入住移民安置区,让搬迁群众做到家庭收入双保障。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微信平台、网络媒体等宣传就业创业扶贫政策,开展南通就业岗位信息推介,举行苏陕劳务协作专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目前已实现到江苏全省务工505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76人)。新认定就业扶贫基地6个,扶贫社区工厂(车间)3个,就地就近吸纳就业57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71人。

新闻推荐

“好汉”田嘉战贫困 南郑区“脱贫明星”田嘉脱贫小记

本报通讯员陈菲何祥斌盛夏南郑,一片生机盎然。南郑区梁山镇星光村鲈鱼家庭养殖场里,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正顶着烈日在打理...

南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