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南郑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市区)纪事

汉中日报 2018-07-12 01:14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刘云鹏 汉山景区盛大开园,汉通公路破土动工,汉商回归步入新里程,“公主”品牌成功复产,7个万亩扶贫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眼下的南郑区处处展现着追赶超越、加快发展的热潮,涌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去年以来,该区紧扣追赶超越主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党建领航、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聚集发力,交出了一份活力南郑、人文南郑、生态南郑、法治南郑建设的全新“答卷”。完成生产总值192.4亿元、同比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3亿元、同比增长21.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前列,成功跨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市区)。

创新超越理念,以动能转换扩张高质量发展“维度” 群山映翠,汉山欢歌。每当夜幕降临,凉风习习的该区汉山上人声鼎沸,灯光世界如梦如幻,流光溢彩。

近年来,该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两湖两山一中心”的旅游总体开发思路,将汉山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有机结合,探索出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自然生态协同共赢发展的新模式,总面积46.4平方公里、总投资85亿元、建设周期为10年的汉山景区开发建设破土动工。

该区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咬定目标,一马当先,计划不变,任务不减,倒排工期到天、到小时,挂图作战,一鼓作气,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汉山大道、汉山广场、金石谷、大型灯光秀相继建成,累计投资8.5亿多元。这是该区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建设速度在该区已成常态。去年8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2亿元、同比增长44.1%,2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6亿元、占年任务129%。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根本支撑,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围绕新发展要求,该区坚持稳中求进和进中有为有机统一、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管理两端发力、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提升双轮驱动,加快循环发展、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步伐,有效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力推动经济发展稳健迈向“双中高”。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三次产业比例为12.7:57.7:29.6,让工业、农业、旅游“三驾马车”齐发力,区域经济驶上发展“高速路”。

为改变靠烟厂一枝独秀、结构单一的工业经济发展“软肋”现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工业经济“百花齐放、百花竞秀”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以烟草、设备制造、冶金矿产、新型建材、绿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5大支柱产业,搭建了工业园区平台,打造了梁山现代材料园区、草堰机电聚集区、阳春绿色食品加工区,现已入园企业90余户。去年全区规上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25.9亿元,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95.5亿元,占GDP比重49.6%。

提档升级主要景区,把全域内所有山脉、河流、村庄、建筑等都作为旅游景点纳入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基本要素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模式,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把“珍珠”串成“项链”,形成“明珠”。去年接待游客6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38%。

如何立足于本地实际,从电商产业园、循环发展等4条路径推进农业现代化?该区发挥资源集约利用、要素高度聚集效应,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了茶叶、生猪、烤烟、中药材、蔬菜5大主导产业和苗木花卉后续产业,茶产业规模稳居全市前列。53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各类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坚持党建领航,以严实作风强化高质量发展“深度” “当时民主推荐的时候,身边资历比我老的同志还有不少,所以我也没报多大希望。现在看来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组织是会看到的。”该区汉山景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杜小华对笔者说。

杜小华原是该区住建局的一名普通干部,2007年抽调到城投公司工作以来,先后参与完成城北褒国路、大河坎南郑大道东段、汉南大道及南一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汉山景区开发建设中表现优秀,去年7月被提拔为汉山景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对杜小华的重用,是该区运用“三项机制”论功选人的一个缩影。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该区始终用“三项机制”考量干部、识别干部、提名干部、任用干部。

该区坚持党建领航,以追赶超越为统揽,以“三项机制”配套制度建设为重点,突出“三项机制”在重点工作、关键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三项机制”实践操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和细化,加强“三项机制”与干部日常管理、干部选用、班子建设的有机融合,实现“三项机制”的常态化学习、多元化运用、日常化管理,全面提升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满意度,锻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真正让能干事的干部得到肯定和尊重,激励干部主动作为,让干部有奔头、有动力。去年,全区运用“三项机制”平级重用干部26人,提拔使用27人,调整2人。先后从脱贫攻坚一线深入考察35名干部,分批次抽调20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区上部门接受锻炼,80名科级后备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

决胜脱贫攻坚,以民生改善增强高质量发展“厚度” “以前村上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出行不便。村部到蟒蛇滩5公里路,走路要2小时。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开车只需8分钟。”说起路通带来的变化,该区碑坝镇松树庵村主任赵钦帼十分高兴。松树庵村的交通变化,只是该区交通脱贫攻坚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该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三区叠加”特征明显。脱贫这篇大文章如何书写?南郑人民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民生工程,紧紧围绕户脱贫、退出村、摘帽标准,立下“军令状”,倒排“时间表”,绘制“路线图”,紧盯贫困村路、水、电、房等民生实事问题,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去年以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7个,累计投入资金3.45亿元,新建、改扩建贫困村村组道路110条353.7公里,受益贫困村76个、贫困人口9418户24953人;投入资金6119.6万元,实施安全饮水项目82处,受益贫困群众2.2万人;累计投入易地搬迁专项资金36895万元,完成2016年建设集中安置点61个,农村危房改造目前已开工建设1104户。

该区始终牢记民生为重,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去年全区民生支出29.5亿元、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9所、幼儿园4所,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2492人,16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教学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省级文化先进区”一举创建成功,龙岗文化遗址公园入选陕西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汉调桄桄《韩信拜将》在全省第七届艺术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登上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大舞台。

新闻推荐

数据活起来 系统合起来 云端建起来 实战灵起来 警务信息化提升“平安汉中”建设创新动力

本报通讯员黄莉从窗口服务的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腿,从行政管理的繁琐表格到全面放权,从侦查破案的大海捞针到一键锁定,警务信...

南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