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兴学养黄羊成气候
本报通讯员 陈耀文“120头黄羊,平均每年出栏就是2万多元,干部还帮忙找销路,黄羊变‘黄金\’,扶贫政策真是好呀!”贫困户苟兴学看着他身后的一群黄羊喜笑颜开。
苟兴学是南郑区大河坎镇汉群村6组贫困户,人高马大的他身强力壮,早年一直在外打工,但苦于没有技术,头脑也不活络,加之老母亲体弱多病,家庭生活一直很拮据。“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眼看着同龄人都要抱孙子了,40多岁的老苟还是孑然一身,他急于改变现状,却不知从何做起。
后来,根据区镇村层层审核和群众评议,苟兴学被评为贫困户,还多了一位特殊的亲戚——大河坎镇政府帮扶干部朱学智。朱学智来到苟兴学家后,很是为这个年纪相仿的汉子感到惋惜,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他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改变现状的不易。他与苟兴学促膝长谈,了解他的发展计划和现实困难,一番深入交流后,发现老苟是一个很有想法和干劲的人,于是为他量身制定了养殖黄羊的脱贫计划。黄羊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肉质细嫩、销量好,非常适合在大汉山养殖,老苟对这个计划也很满意,觉得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2016年2月,苟兴学在镇、村帮助下申请了2万元贷款,购买黄羊30只,在院子西侧搭起了木棚,开启了他的养殖“大业”。从此,清晨的朝露间,是老苟挥舞镰刀割草的身影;似火的骄阳下,是老苟满山奔跑放羊的脚步;夜幕低垂,蛙声蝉鸣萦绕在山谷间,老苟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给羊儿再加一顿夜草,呵护它们茁壮成长。平时镇村组织养殖技术培训,老苟得到消息后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认真聆听老师授课,不懂的地方,赶忙抓住机会向老师和其他养殖户请教。帮扶干部入户时,也总是为他带一些网上下载的养殖资料,耐心地讲给老苟听。
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年后,老苟的黄羊养殖规模就发展到80多只,为了给羊崽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又找来村里的工人帮忙建起了100平方米的干湿分离羊圈,更加悉心照料他的黄羊“宝贝”们。
两年过去,黄羊已集群发展到120多只,苟兴学俨然成为汉群村的养羊大户和村民们心中的“土专家”。5月17日南郑区第2个帮扶工作日,老苟掰着指头算了算今年的收益,对帮扶干部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再申请5000元产业奖补资金,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攒够钱娶个媳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亮)汉中市南郑区救助管理站针对过去受助对象在站外托管监管不便、突发事件不便应对等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社...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