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吉他回老家返乡“弹”出新天地 ——记回乡创业青年首汉军
首汉军(右二)在工厂对员工进行技术指导。?本报记者 李云湉 摄
本报记者 何大龙 现年33岁的南郑区人首汉军,从2001年外出打工、创业,到如今返乡创办乐器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帮扶贫困群众,一直同吉他打着交道,但相较“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他弹奏出的却是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终获成功的“吉他行”。
因贫辍学结缘吉他生产 南郑区黄官镇宝鼎村地处山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较为闭塞,上世纪80年代末才结束了用煤油灯照明的历史,实现通电。生长于斯的首汉军吃了不少苦头——一个单程要走30至40分钟,才能到校上课;到了冬季,天黑得早、亮得迟,由于没有手电筒,他只能和同路的同学抱上一大堆稻草,绾攥成把,不停地点燃前行。踩着石头过沟时,若一不小心就会浸湿鞋袜,冻上半天;回家写完作业后,还要干打猪草、打柴等农活。
7岁时,父亲因急性肺炎离世后,母亲改嫁河北,11岁时,爷爷去世,自此首汉军与奶奶相依为命。重大家庭变故让年少的他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我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但迫于残酷的现实,2001年初中毕业后,不得不随亲戚一起进到了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一家乐器厂,开始了打工生涯。”12月13日,受访的首汉军称,苦难使自己过早地背上了生活的重负,但也使他自此结缘了吉他生产行业。
“弹”出一个未来 刚进工厂,大家纷纷寻思着首汉军的年龄与体征——16岁、身高1.58米、体重86斤,能干些什么呢?然而正应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谚语,被分配到吉他组后,他除了出色完成本组工作,还经常到其它组去帮忙,并很快升任许多人干了10余年也不一定能当上的组长。
转瞬到了2007年12月,那时的首汉军琢磨着“大厂学管理、小厂学技术”的道理,便跳槽到了一家小工厂,专管吉他部,学习制作吉他的各个环节,并自创在吉他侧、底、表板上标记数字,在机器刻度上贴标签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但3个月后的一场车祸,使他左腿粉碎性骨折,他顿感压力山大——大女儿才2岁,妻子没有工作,家里没有存款,该怎么办?
好在1年过后,凭借过硬技术、良好人脉,他进到了一家台资吉他生产企业,并当上了厂长,迅速使这家频临倒闭的企业业绩突飞猛进,利润倍增。然而,由于诸多理念与老板不和,他渐渐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2011年,在惠州市租下了500平米的厂房,他和6个汉中老乡苦干起来——骑着摩托车,跑几十公里拿原材料;联系网上销售平台;挖掘国外客户,培养优质客户资源。努力之下,他的企业由1个厂扩为2个厂,产量由每月数百支增至6万多支每月。
2016年,因招工难、企业中家乡人从事乐器生产、多的实际,首汉军返回了家乡,选择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城固县投资办厂,专业从事吉他生产。从当年8月份选址城固县五郎工业园区,开办两汉文创乐器有限公司,到今年3月份投产,仅仅7个月时间,这个企业不仅服了“水土”,而且快速成长。目前,已达到月产15000把吉他的生产规模,安置68名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产品出口欧美地区。
此外,今年11月21日,在深圳举行的汉中—深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暨重点合作项目推介签约仪式上,城固县与台湾洛克森乐器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在城固投资2.1亿元建设江湾乐器产业园,首汉军作为合伙人参与其中。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土地平整,从日本引进的部分设备已经运抵城固,本月将开始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明年5月份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吉他50万把,曼陀铃、班卓琴2万只,有望实现年产值3亿元,解决当地500人就业。
曾经的贫困户帮助现在的贫困户 “我以前就是从事做吉他的,这个行业我已经做了20多年了,因为以前离老家远照顾不到老人,现在老家开了这个工厂以后,我们回老家打工很方便,老人也能照顾到,也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城固县五堵镇五堵村村民刘晓珊说,以前他们一家三口一直在惠州务工,两汉文创乐器有限公司投产后,自己在厂里负责技术、妻子是检验员、儿子是吉他调音师,像他这样回来的还有20多人。
另外,公司周边县区、镇村的30余名贫困户,也进到了首汉军的企业——免费岗前带薪培训,包吃包住,购买社保及工伤保险,月收入大都在3000元以上,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进行管理。
“虽然一些贫困户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慢,劳动效率还有待提升,但想着自己以前也是贫困户,现在有能力了,有责任帮扶他们一把。”首汉军表示,帮扶别人就是帮扶自己,他的成功也多亏了他人的帮助。
新闻推荐
【信件投诉】近日,有市民给汉中市南郑区长信箱写信反映了小区车位产权的问题。信中表示,自己于2016年年底在南郑大河坎蜀汉美郡小区购买地下车位一个,当时告知可以办理产权。但因本人在外地出差,一直...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