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清水秀产业兴 ——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南郑区黎坪镇瓦石溪村

汉中日报 2017-11-15 23:07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刘云鹏 余艳

初冬时节,笔者走进农业部日前推介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南郑区黎坪镇瓦石溪村。只见红瓦白墙的农家院错落有致,宽阔的水泥路通向村里,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篮球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别具一格的小桥流水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基础建设:4年投入600余万元

通组道路投入207万元、旅游步道1.5公里、人饮工程花费了60多万元……柿子树下,该村支书周小林掰着手指,一笔一笔地算起了经济投入账,讲述着瓦石溪村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亮相全国的华丽蜕变。

大山深处的瓦石溪村辖3个村民组,174户597人。90年代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2014年,该村启动了窝窝地3.7公里道路改造工程,总投资207万元,目前该道路完成了路基改造,正在进行绿化,年底可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投资64万元建成了长1.5公里的休闲观光步道,与镇内旅游主干道连接。目前已建成石砌步道500米和安全护栏50米。2016年,投资18余万元修建了村级文化广场,如今1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上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一应俱全。

该村又先后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大刀阔斧地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将规划范围内的土坯房进行改造,拆除闲置房、危旧房,迁建改造路边圈舍厕所,共计30户。对民居房屋进行立面整治,外墙粉刷,统一瓦面颜色、整修庭院,先后建成一批富有本土特点的农村住宅房屋。开展生态绿化建设,因地制宜植树栽果,种草育花,搞好庭院绿化、道路村旁绿化,保护好山岭、河流、树林等天然美景,“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居住环境已然呈现。

旅游经济:从只有4栋楼房到只剩8户土房

红瓦白墙的砖房沿着西流河一字排开,赏红叶归来的小汽车停满了农家乐院子……近年来,该村依托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头戏,使瓦石溪一跃成为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村主任吕勇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的瓦石溪全村望到头,只有4栋楼房,而现在村里清一色的楼房多到数不清,仅有8户土坯房。而所有变化,都是发展旅游带来的红利。村民刘正明头脑灵活,最早瞅准了办农家乐的好路子,成为村里第一批创办农家乐的带头人。虽然每天从早忙到晚,但赚得盆满钵满的刘正明有用不完的劲,农家乐越办规模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20多万元的年收入连刘正明自己都觉得像做梦似的。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该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农家乐经营行列,如今全村发展农家乐已达到45家。红瓦白墙的小洋楼一家比一家漂亮,成为西流河畔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乡风文明:一年到头零上访

“以前我最头疼的事就是搞调解,家庭琐事、邻里纠纷,有时候一缠就到半夜了,现在倒好了,都忙着挣钱,哪有闲功夫吵架,一年到头没有接到过一起矛盾纠纷!”说起村民们的变化,村支书周小林一脸的轻松惬意。

环境好了,村庄美了,百姓奔小康的信心也足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上日程。该村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公婆”等系列活动,一个个孝德模范被评出,一个个干事创业典型被选树,一个个好儿媳好公婆故事在村里流传。村容村貌大变样,乡风民约齐遵守。以前村里办酒席,吃完喝完亲戚朋友在一起还要凑上好几桌麻将,不尽兴不回家。现在好了,办个酒席吃完饭大伙就散了,赶紧回家忙活了。山里人过日子,柴草必然少不了。以前打柴回来,院坝里一扔就了事,现在家家户户的屋檐下,一排排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柴禾,居然成了游客眼中一道别样的风景。同样出现在游客微信朋友圈里的,还有那自制的、独特的木头鞋柜,让平日里东一只西一只乱扔的鞋子也有了自己的“归属地”。

新闻推荐

省食药监局抽检147批次样品,5批次不合格 花雕黄酒度数标示低了

华商报讯(记者李琳)近期,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8类食品147批次样品,合格样品142批次,不合格样品5批次。不合格产品情况如下:汉中市汉台区健旺食品厂销售生产的250克/袋脆麻花(热加工),铝的残留量(干...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