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韩东的小康奋斗路
本报通讯员 焦文科韩东,勉县温泉镇刘家山村10组村民,今年33岁,家中3人,2013年被确定为贫困户,2016年实现脱贫,2020年5月,韩东通过经营大棚蔬菜收入近6万元,逐步走上了令人羡慕的小康路。但对韩东来说,这条“小康路”走得着实不易,用他自己的话说“有过收获,也有过失落,有过笑声,也有过泪水”。
“缺资金”湮灭了创业梦 在村里,韩东一直是周围邻居嘴里懂事的好孩子。2006年,考虑到家里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刚高中毕业的韩东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南下打工谋生。六年后,在福建泉州的纺织厂,韩东凭着为人朴实、肯吃苦、聪明好学的品质,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从实习生一路成长为车间主任。但后来考虑到父母年龄大了,韩东还是放弃了南方的工作,想着能回乡干点啥,同时也能好好照看年迈的父母。2013年,韩东回到勉县,做过水电工,到国企上过班,也做过外卖员,但这些工作都不是他心里最钟意的。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寻找创业机会,但无一例外,他找到的创业项目最后都因缺资金搁浅了。那一年,韩东家也被村里识别为贫困户。
“踏实干”摘掉了穷帽子 自从回到农村老家,韩东就铁了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那时候,他一天最少能翻一亩半地,这效率根本没人比得上。他也总说:“感觉身上有股子用不完的力气,就是翻地,也要甩掉这顶‘贫帽子’。”
从翻地到播种,从灌溉到收割,韩东精心管理着家中的几亩田地。空闲的时候,他就看书学习种养殖技术、研究市场,时刻准备大干一场。两年时间,这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在田间被晒得黝黑,但却充满了希望,日子也慢慢地越过越好。2016年,凭着一股子踏实肯干、不怕吃苦的劲儿,韩东一家人均纯收入超过了4250元,成为村里第一批脱贫户,总算甩掉了贫帽子。
“不怕苦”走上了小康路 2018年,该镇引进辣椒作为扶贫项目扶持,有统一供种、统一技术、保价定点收购以及产业补贴的优惠政策,韩东种了1亩半,但他总觉得规模小种类少。2018年5月,在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后,韩东贷了5万元贴息贷款,租了6亩地,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
从计划开始的那天起,韩东就起早贪黑建大棚、播种子,忙着育苗、移栽、浇水、剪枝……来不及吃饭是常事,闲了还要看书学习病虫防治。他说:“以前老人总说种菜辛苦,等自己种上菜才真正有体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韩东蔬菜基地种植规模扩大到13亩,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了45000元,还上贴息贷款后还余了几千块,这可把他给乐坏了。
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倔强的小伙子靠种大棚蔬菜在全镇出了名。今年5月,韩东的黄瓜、辣椒、茄菜等还长在地里,就有客商早早来订购了。他只负责把好蔬菜质量关,采摘后直接发给客商。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他还搞起了“蔬菜大礼包”,专给城里人送,蔬菜销路更宽了。
3年来,韩东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脱贫致富,村里群众也受了益。他不仅雇用十几名村民到大棚务工,还把自己总结的种菜经验和技术教给他们,怎样施肥,怎样打理蔬菜一个不落。“下一步,我会带领村里人进一步开发市场,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为大棚蔬菜发展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韩东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虎王婷)6月30日,勉县定军山镇红色教育中心在杨家山村揭牌。定军山镇红色教育中心占地180平方米,主要以抗美援...
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