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砭河村的“无中生有”
本报记者 周芳芳 通讯员 胡亚飞 李然 “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这条腿总算保住了!”勉县茶店镇小砭河村6组贫困户郑洪全简短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帮扶干部的感激之情。
结对帮扶小砭河村以来,市智慧城市建设局紧盯脱贫成效,以贫困户满意度为导向,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
源自初心用心,想群众之所想
不幸发生在今年12月初,郑洪全同往常一样上山采摘中药,不慎从山坎上滑落,造成右小腿血管和筋严重断裂,面临截肢风险。苦于经济压力,他决定动完手术后回家慢慢静养。
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帮扶干部得知郑洪全的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往市中心医院探望,鼓励他战胜眼前困难,给他讲解健康扶贫政策和各项报销流程。跑手续、做沟通、跟进度……又多次往返汉台、勉县两地,帮助郑洪全争取新农合、民政救助、大病保险等政策支持,最终郑洪全医疗费报销比例达到95%,个人仅承担2000元。
留守儿童想要一本画册、孤寡老人想打扫屋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想要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出行不方便的贫困户想补办社保卡、慢病证……这一件件事虽不大,却是群众的“急忧难盼”。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建立贫困户微心愿、微实事工作制度,要求帮扶干部定期为贫困户完成一个微心愿或微实事,局党组按时听取各帮扶干部工作完成情况,对个人无法解决的事项,集体研究解决方案。目前,该局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36次,完成贫困户微心愿18个,办理微实事30件,消费扶贫2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10万余元,开展“三讲三学”主题活动2次,义诊、义剪180余人次。
坚守初心用情,急群众之所急 自然条件较差,易地搬迁贫困户多,以传统种养殖产业、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渠道,作为贫困村的小砭河村在解决搬迁村民持续增收问题上,怎样实现“搬得出还能稳得住,稳得住还要过得好”?
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幸福日子,既是帮扶单位的使命,也是帮扶干部的职责。对于市智慧城市建设局来说,2019年是用真情帮助小砭河村创造美好新生活的一年。
基于村情和发展实际,市智慧城市建设局按照每年6000元标准,直接预付3年工资,在小砭河村设立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6个,解决了易地搬迁户持续稳定增收问题。此外,还通过工作经费、党员干部自筹等渠道,向易地搬迁户赠送油汀取暖器12个,电视机7台,以及坐便器、面盆、衣柜、桌椅等日常生活用品,让搬迁户搬得下、稳得住、过得好。
践行初心用力,解群众之所困
发展扶贫产业,惠及一方百姓,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动力源”。没有产业基础,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小砭河村的“无”激发了帮扶单位的“无中生有”。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努力寻找小砭河村产业发展破题之策,回应民忧民盼。积极争取社会公益扶贫资金30万元,争取市县交通部门产业发展道路项目40万元。由于本村群众种养殖意愿强烈,该局在帮扶第二周就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赴镇巴县考察学习肉牛养殖和青花椒种植,邀请市林业系统专家来村讲授生产技术,目前青花椒基地一期150亩已建成,种植1.5万株,二期350亩即将开工,肉牛养殖基地已开工建设,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大大改善。
从“民愿”到“民心”,源自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如今,小砭河村即将实现脱贫退出,有力有效的帮扶措施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颖飞)按照市政协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抓落实”活动安排部署,12月10日至12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严维佳一行深入镇巴县...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