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群众学在家门口的愿望 勉县学前教育“三年三轮行动计划”侧记

汉中日报 2019-09-26 09:32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杨博 赵彦军 “当时的学前教育可以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师资紧缺且素质不高,合格率仅为58.9%,持证32.8%,民办园办学不规范、理念落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勉县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杨永刚介绍道,勉县的“三年三轮行动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自2011年起,旨在通过三轮共九年的改革帮助学前教育走出困境,提升办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学在家门口的愿望。

让“入园难”成为过去式 “家有二宝,相差10岁。大宝上幼儿园时,园所设施除桌椅外只有少量玩具,户外游戏器械也非常简陋,孩子的活动形式单一。现在二宝入园了,园所设施设备齐全,环境创设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是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勉县幼儿园一位家长向记者讲述了两个孩子在同一幼儿园上学的经历。

“在改革之前,全县有54所幼儿园,53所民办,公办幼儿园只有1所,33名教师,9331名幼儿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教师缺口很大,‘入园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县教体局职成教股徐勉忠股长解释说。“三轮三年计划”的第一轮(2011-2013年)勉县启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前后投入4710万元,建成独立设置的各类幼儿园64所,其中民办50所,公办14所。到2014年秋季入学,在园幼儿9178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三年前的74.6%提升到了98.13%,基本解决了“入园难”问题。

多措并举提升内涵发展 “第二轮三年计划,我们在县城周边新建、改扩建公办园各2所,基本能满足城镇化进程对学位增长的需求,但第一轮招聘和中小学转岗的340多名教师师资水平不高,许多园办学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徐勉忠介绍说,“第二轮主要就是解决幼儿园的内涵发展问题。”

首先划分片区,开展交流。根据地理位置和教育资源分布,将全县幼儿园划为4个片区,定期在片区内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促进业务和管理双提高。其次多措施,提升园长能力。通过对新任园长岗前培训、不定期检查、结对帮扶等,促使新园长加强对幼儿园各项办园指标的理解和实践。再次优化教师队伍。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最后逐园指导、检查测评。每年从教体局和示范园抽调人员组成专家组,逐园进行软硬件建设指导,对于检查出的问题现场督办、限期整改。通过规范办学、评定等级、师资队伍建设等活动,市级一二三类园从9所提升到了61所,学前教育在办学规模和质量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色引领教改指向深入 “园里2017年开设了3D打印课程,感受到这个课程不但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一位家长讲述了勉县周家山镇中心幼儿园开设的3D打印课程对孩子成长的帮助。市电教馆检查该园时,对此课程给予了高度肯定,称其为“目前汉中地区首家拥有创客教室并落实到课程的幼儿园”。

为杜绝幼教“小学化”,县教体局从改换新教材之始就向学校和家长广泛宣传、普及引领,督促各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第三轮三年计划该县提出各园以特色办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根据各园实际从特色文化、特色教育、特色管理、特色师资等方面,着力建设至少一个较为鲜明的特色项目,进而实现“一园一特、一园一品”。如今,地钢幼儿园的水墨画特色、足球特色教学活动,同沟寺镇中心幼儿园的农耕文化体验区和元墩镇中心幼儿园的山水元墩园所文化创建等,不仅有县级课题的优秀游戏案例成果,也有市级微课评选获奖。优胜劣汰引导民办园向优质发展 从2011年起,勉县通过以奖代补形式鼓励民办幼儿园开展升级达标活动,进行一定的资金奖补,截至目前已奖补资金500余万元。同时,对全县公办民办幼儿园的行政管理、依法办园、常规管理、工作业绩四个方面23项指标进行全面考核。2017年侧重建章立制、2018年侧重特色发展、2019年侧重工作实绩。通过三轮的建设考核、优胜劣汰,民办幼儿园从计划前的53所,逐年递减到如今的39所。

对于今后如何继续办好民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勉县教体局局长唐保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先学前教育应该广覆盖,让县域内所有孩子都能就近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满足群众有园上的愿望;其次是普惠性,在符合幼儿园基本标准的前提下体现公益性,满足家长上得起的愿望。三是有质量,满足群众上好园的愿望。四是可持续,形成了持续发展的整套良性机制,确保县域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始终在提升中。

新闻推荐

勉县严格执纪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雍平张凌)勉县纪委监委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和监察调查12种措施,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1至8...

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