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员 夜空下的“我们仨”
信号室里,杨雅琦正在指挥调度列车。本报记者乔佳妮摄
本报记者乔佳妮屈荔鹏
核心提示
收不到快递,叫不了外卖,安静时只有虫鸟相伴——这就是位于勉县定军山下的汉中车务段勉西车站的真实写照。49年来,一代代铁路人在这里执着坚守,保障了来往列车的运行安全。21岁的杨雅琦,一家三代都是勉西车站人,他们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铁路上的“杨家将”。现在,她和父母就坚守于此。
4月27日22时25分,一列自西向东满载货物的列车,即将驶入汉中车务段勉西车站。
“10582次3道停车,进站。”车站信号楼内,21岁的杨雅琦一边重复着车站值班员发出的指令,一边迅速拖动鼠标点击按钮,并在占线板上标注出即将到达列车的车次等信息。
这一天,是21岁的杨雅琦来到勉西车站的第235天。去年,从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杨雅琦应聘进入汉中车务段,并主动要求来到位于勉县定军山下的勉西车站。杨雅琦进站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当信号员。
杨雅琦所在的勉西车站,建于1970年,以货运为主。车站繁忙时,每天要处理货运列车车厢1800多节。
勉西车站信号员的夜班工作从19时开始,持续到次日8时,中途有一次换班。夜班期间,杨雅琦要办理50多次这样的作业,并与调车组的小伙子们联控200多次。在外人看来,信号员这个岗位,似乎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工作也略显简单。然而就是因为“简单”,更显其不易——每发出一条指令,需要精确到分钟,早不得、晚不得,急不得、错不得。
“列车进站前6分钟,出站前7分钟,我们必须准确无误地调整线路、发出信号。早了、晚了,都会影响列车运行;错了,甚至可能酿成事故。”杨雅琦说。
扛在肩头的这份责任让杨雅琦养成了随手用盒子罩住鼠标的习惯,防止一不小心触碰鼠标误发指令。平时,杨雅琦也会在上夜班时吃点辣椒,用来提神;学会了同时处理车站值班员和调车组的信息对接;练就了在嘈杂的环境中抓取核心信息的本领,确保指令发送准确无误……
工作单调、重复,但还要加倍仔细、小心。有人问她,大学毕业生为何不去大车站工作,毕竟如今的勉西车站方圆7公里连个超市都没有,夜幕降临后,只有大山和星空与杨雅琦做伴。但她觉得,回到这里,有美好的回忆,更有精神的传承。
杨雅琦一家三代都是勉西车站的铁路人。爷爷杨维龙是勉西车站的“元老”职工,当过扳道员、信号员。当年,杨维龙总会提前半小时到车站进入工作状态。如今,杨雅琦和父母一起坚守在勉西车站,而她工作的地方就是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4月27日23时36分,就在杨雅琦忙碌的同时,母亲潘荣正在离她500米远的站调楼值班。身为车号员,潘荣更像是列车的户籍管理员——核对信息、抄录车号,确保编组后的列车准确无误发出。
火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从眼前开过,潘荣不低头、不看本子,便能准确、工整地记录下过往车辆的车次和每节车厢的车号。10年的岗位历练,零差错的工作业绩,早已让她练就了“盲写”的本领。
而父亲杨斌则在距离母亲潘荣仅有一楼之隔的减速顶工区值班。10多年前,杨斌的这个岗位,需要人工往行驶的车轮下放置铁鞋为列车减速,如今减速顶替代了铁鞋,杨斌只需每天定时检查减速顶,工作环境也更安全了。
共同上夜班,在杨雅琦一家人的生活中很常见。平时,他们家聚在一起吃饭的时间很少。一家人最近吃的一次团圆饭,还是过年时的年夜饭。不过,杨雅琦觉得很幸福。一路走来,他们一家见证了车站发展的变迁:操控系统已由手动操作变为电脑操控,扳道工也几近消失,制动设施由减速顶替代了铁鞋……而他们,一直在这里,践行着铁路人的坚守。
4月28日凌晨2时,杨雅琦换班结束,父亲杨斌和母亲潘荣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杨雅琦知道,一旦有编组好的列车发出,站调楼外的平台上,母亲的身影就会准时出现。而在潘荣的身旁,“精心组织确保畅通”几个大字也会在路灯照耀下格外清晰……
新闻推荐
汉中力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新发展 让汉中水成为汉中美的生态源泉
本报讯(记者吴昌永通讯员肖大勇刘庭均)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汉中市2019年度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该市将围绕“携手...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