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工追梦之路越走越宽广 本报农民工系列报道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本报记者陈艳刘居星
“我建议增加务工所得,降低农民工进城成本。”
“我建议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农民工创业潜能。”
……
2月25日至3月1日,本报刊发的《在共和国建设的行列里——本报记者向您讲述630万陕西农民工的故事》系列报道,不但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也引起了陕西省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关注农民工群体,并向全国两会提建议。
降低农民工进城成本
2004年,陕南妹子胡春霞从勉县来到西安打工,成为一名餐厅服务员。她因吃苦上进,多次获得“优秀农民工”以及“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并连续当选为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她一直为农民工发声。
本报农民工系列报道,引起了胡春霞的关注。“城市建设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每一名农民工都有自己的奋斗史。这些奋斗者值得我们学习和点赞。”胡春霞说。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胡春霞还将继续关注农民工群体。她告诉记者,眼下,农民工进城成本高。为减少消费支出,他们不得不把家人留在老家。这直接引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相关问题。“年轻人都向往待遇优厚、工作体面的岗位,如果工资低,大家肯定不愿意去。”她建议,要增加农民工务工所得,进一步保障其合法权益,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这是一曲对秦人奋斗精神的赞歌!”农民工系列报道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阳举的关注。
谢阳举深情地说:“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三秦儿女应势而变。他们离开土地,进入工厂、企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如今,一批曾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带着技术、项目、资金和营销渠道返乡创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谢阳举建议,应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相关培训,创造良好创业环境,充分激发农民工创业潜能,促进更多农民工在创业发展中受益。
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
“630万农民工,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支令人敬佩的队伍。”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义光说,农民工系列报道展现出陕西省新时代农民工的精神风貌和积极作为,也体现出党报的温度、温情。
陕建集团每年对农民工的用工量达30万人。作为农民工的“合作伙伴”,一直以来,张义光十分重视提高农民工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其劳动力价值。为此,陕建集团创办了农民工夜校,为农民工更好地“提升技能、融入城市”提供平台。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努力。现在,农民工群体正逐步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张义光表示,企业有义务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有更多新作为。
组建小型劳务公司
“报道很好地反映出农民工吃苦耐劳的精神。”谈到农民工系列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原先村上产业少,群众大多外出务工。现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许多村产业发展得不错,不少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巩保雄表示,农村只有做大做强产业,才能吸引农民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他建议,应以村为单位,将村上的外出务工人员集合起来,成立小型劳务公司,组团发展。这既发挥农民工各自特长,也更便于其沟通、维权。(本版文图均为本报北京3月3日电)
新闻推荐
500t/d锌浸出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有关规定,现将项目环境影响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如下:一、环...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