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写在陕西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出台之际

陕西日报 2018-04-04 06:24 大字

汉中市勉县16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游客踏春赏花。截至4月1日,观赏油菜花海的游客超过百万人。图为勉县龙湾观景点,3月31日拍摄。本报记者袁景智摄

  本报记者 吴莎莎

  三秦大地,春意盎然,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7年,陕西省农业系统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追赶超越,整合行业资源,强产业、保供给、促增收,农业经济稳中向好。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全国一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全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省委、省政府刚刚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已经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发展新征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陕西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谱写农业农村发展新篇章。

   “绿色+标准” 特色产业大发展

  农村要兴旺,必先兴产业,而没有质量作为支撑,产业就会失去竞争力。

  “我们的种植基地有150个阳光温室大棚,作为主打产品的水果西红柿面向中高端市场,以有机肥代替化肥,通过无公害认证,实现标准化生产,市场上供不应求。从过年前一周开始的半个月里,我们一共卖了2万箱水果西红柿,线上线下的销售额共计400多万元。”3月5日,渭南市华州区莲峰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中心负责人张开说。

  该公司水果西红柿的热销,正是陕西农业坚持市场导向、质量导向、效益导向,不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体现。

  “病死畜禽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猪油可以作为工业用油,肉、骨可以作为有机肥添加料,废水经过处理后可达标排放。”3月1日,大荔牧原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时小云向记者展示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后的副产品。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是陕西省畜牧业绿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这几年,随着陕西省畜牧业绿色生产步伐不断加快,养殖企业越来越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大荔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综合办主管赵斌告诉记者,该公司准备在大荔县建设年出栏18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项目,畜禽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尿可以变成有机肥和沼液,病死畜禽进行高温化制处理,各项养殖废弃物均能得到有效处置,整个养殖过程可以做到“病源零传播,环境零污染”。

  为夯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量,陕西省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7年,陕西省在18个县(区)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化肥、农药使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种养循环、果畜结合的发展模式在全省稳步推进,测土配肥、地力评价工作实现农业县(区)全覆盖,全省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2.6%,农业绿色生产迈出坚实步伐。

  陕西省还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狠抓产前源头控制、产中过程监管和产后质量追溯,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1093家企业及合作社纳入平台管理,全省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5%。

  今年,陕西省将坚持绿色导向,以县为单元整建制推进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全省将建设50个万吨有机肥厂,打通种养循环通道,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强化362个省级农业园区以治土、治水、治肥、治药、治添加剂和提升品牌为重点的“五治一品”工作,创建15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主体带动 农户连接大市场

  提到富平县的标准化苹果园,很多人都会想起到贤镇的“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

  这个苹果园是由富平县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的。合作社先期集中连片流转土地4500亩,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园,随后,将流转来的土地按照原价每亩800元分包给种植大户,一户30亩至50亩不等。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整合政府资源,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资供应等全方位服务。此后,合作社理事长仵继纲在到贤镇又集中流转土地3500亩,继续扩大苹果园建设。截至目前,园区已发展种植大户89户。

  仵继纲总结说,只有顺应发展趋势,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带动,利益联结,才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陕西省强化主体带动,坚持把建立健全农业经营体系作为重头戏,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主抓手,不断加大培育力度。

  2017年,省农业厅安排专项资金1.38亿元,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努力实现贫困县“一业一龙头”“一村一主体”,打造产业扶贫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导力量。

  2017年以来,全省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0家、示范农民合作社427家、示范家庭农场848家,有效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全省从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比重达到55%,实现了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全省2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加快推进,培育出“全国十佳农民”“优秀职业农民”和“十佳农民专家”。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5.5%。

  陕西省农业园区建设水平也得到提升。陕西省贯彻落实《现代农业园区条例》,推动362个省级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实现总产值420亿元,带动农户230万户,促进区域及周边农民户均增收8300元。陕西省园区产业经济板块初步形成,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明显提升。

  深化改革 农村增添新活力

  2017年年底,定边县白泥井镇公布井村农民马志维就已经将村上分包给他的500亩地平整好,只待今年5月播种马铃薯。

  据了解,公布井村从2017年6月开始农村“三变”改革以来,将部分村民入股的土地改造成了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再以500亩为单位分包给村上有经营头脑和经验技术的“新农人”管理经营,所得收入的60%按照村民所占股份进行分红,剩余40%用于村规民约考核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村上种植业、旅游业、加工业已初具规模。村民们对公布井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陕西省,像公布井村这样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还有很多。2017年年底,陕西省10个市、107个县(区)出台了产权改革实施意见和“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子达到4294个,占到了全省行政村总数的21.5%,其中740个村全面完成改革,1019个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73个县(区)初步建立了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陕西省激发动能凝聚合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用3年多时间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分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激活资源要素,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让全省97.22%的农民拿到了土地承包权证,给5733万亩耕地发放了“身份证”,让614万农户吃上“定心丸”,带动全省土地流转率超过23%。

  今年陕西省将继续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力争年内完成全省1.99万个行政村和13.4万个村民小组集体资产清理核查任务,为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续任务奠定基础,并将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试点、万村推进”行动,实现脱贫攻坚与壮大集体经济的双赢。

新闻推荐

国网汉中供电局整治农村低电压台区

3月24日,国网汉中供电局勉县张家河供电所员工走村入户,在用电高峰时段检查末端电压合格情况。这是该局推进低电压台区整治的措施之一。为解决农村低电压现象,该局一方面逐年增加投资,大力实施农村电...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