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勉县镇川小家禽助推大产业

汉中日报 2017-09-20 15:51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冯文强 韩冰

“晏老板,你的‘廖小黑\’顾客评价不错,200只的订单可以来签了。”8月22日,正在自家养殖基地看护鸡苗的晏小文接到了来自勉县县城一家餐馆的电话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笑出了声。

2016年3月,晏小文和妻子为了照管孩子,不得不结束在外打工生涯,迫于生计的压力,他决定自主创业,申请了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发展生态土鸡养殖。经过一年的打拼,目前第一批1200余只生态土鸡已全部销完,年净增收1.1万余元。

近年来,勉县镇川镇依托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个十百千”示范工程(即:建成一个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体验店、成立十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培育百户致富带头人、实现2041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立足生态作“文章”,大力扶持和培育特色种养殖业,产业扶贫蓬勃发展。

自产业扶持项目启动以来,该镇廖漕村的第一批生态黑土鸡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路。因黑土鸡诞生于该镇廖漕村,在帮扶干部的努力下,打出了“廖小黑”特色招牌,有了这个“特色招牌”,土鸡变身“俏凤凰”。

顺着蜿蜒的村组道路来到廖漕村六组的一家农户,在路尽头的一片林地里,只见用绿塑网围起的一个小山包上,几千只羽毛鲜艳、膘肥体壮的土鸡,有的“扑棱棱”展翅乱飞、有的“咯咯咯”奔跑打鸣……这就是该村致富带头人廖理福的土鸡养殖扶贫基地。

“我们这里十几年前就有饲养土鸡的传统,以前不成规模,缺乏市场竞争力。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我吸纳了6户贫困户通过投资投劳‘入股\’参与经营,定期兑付劳动工资和销售利润,现在群众的劲头大得很!”廖理福说起“抱团”发展土鸡养殖带来的效益笑得合不拢嘴。截至今年8月,廖理福已销售土鸡2200余只,销售额12.2万余元,带动贫困户增收7200余元。

生态土鸡养殖逐渐形成规模,本地市场就这么大,怎样让农民把产品销售出去,换成“真金白银”呢?

该镇党委书记张胜杰介绍:“借助网络扶贫快车,通过镇电子商务网店线上宣传推介,以及与县、镇域企业和商户建立订单式农业发展协议,帮助群众把城镇需要的农产品销出去,把农村需要的产品引进来,让更多的群众不离乡土就能把现有资源变成真金白银。”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镇已发展土鸡、种鹅等生态养殖67000余只,大樱桃、黑花生等特色种植1700余亩,设计产品包装5个,仅在线成交额1万余元,新建立种养殖合作社18个,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个,吸纳入社(股)群众1200余人。

新闻推荐

汉中市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奖励

本报讯(通讯员杨志刚)近日,省政府决定对2016年落实中央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的市县和省级部门、单位,在全省范围内予以表彰,并在国家激励支持的基础上,对相关市县...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