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我记忆里的12个日夜——支援略阳新冠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小记

汉中日报 2022-04-15 18:08 大字

本报记者 何大龙

3月,略阳县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累计确诊病例29人,紧急集中医学隔离4500余人。由此,汉中市从多个部门、单位,抽调人员,紧急前往支援。作为汉中日报社记者,我受派自当月15日至26日支援略阳融媒体中心。而这12天,则成了刻在我记忆里的12个日夜。

到达略阳后,我首先参加了略阳融媒体中心的策划会,并随即和该中心的同行们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先后一起就核酸检测志愿者、生活垃圾转运、供水供电、支略民兵、复工复产情况,深入封控区、管控区,进行采访,并将稿件、照片,与他们共享。由此,《让核酸检测“提速”》《争分夺秒保供水》《疫情期间 略阳高效做好生活垃圾转运》《筑起抗击疫情的“迷彩防线”》《接力转运急需物资对接农业产品销售》等新闻报道,除刊发本社媒体平台及略阳融媒体中心的各个平台,部分还刊播在了学习强国、陕西广播电视台。

而采访中,有两次经历让我记忆犹新。到达略阳的第二天,我和略阳融媒体中心的同行,跟随穿梭于楼栋之间,逐层逐户敲门,进行信息录入、扫码、采样、消杀的志愿者,前往兴州街道办部分小区实地探访核酸检测全流程。也就是在那天,我生平第一次穿上了“武装到了牙齿”的防护用具。但就在费劲、笨拙地穿上防护服、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的刹那间,浑身的闷热感、行动的不便感、呼吸的局促感,以及防护面屏上形成的雾气,随之一股脑地向我袭来,让人一时难以适应,也切身体会到了整天穿着防护用具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的不易与付出;此外,兴州街道办中学路社区平安小区属于封控区,所有住户不能下楼,不能出门,任何车辆不得进入,产生的生活垃圾都堆放在各家门前。为及时把垃圾清理出去,会有一个志愿者,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不定时地将垃圾从各家各户门口清理到小区垃圾堆放点,等待垃圾收集转运车进行转运。在该小区大门口,我认真地围绕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对社区网格员、市政工作人员作着采访,但事后在得知该小区距离本次疫情的风暴眼协康医院仅有二三十米的距离时,内心还是陡然紧张起来。

其实,12天的支援中,让我最为感动的还是社会各界对略阳的无私支持与默默奉献。核酸检测志愿者们每天上上下下几十栋楼,虽然腿脚都肿了,仍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岗位;为了保障疫情期间正常供水,略阳县水务公司的工人师傅大半夜还在对小区的水表井进行着紧急抢修;勉县民兵张强自费购买粮油肉等生活物资,每天从早上5点多就开始给战友们做饭,直至晚上11点多才能休息;略阳民兵肖国亮,除了借用朋友在县城的饭馆,自掏2万元购买食材,4天做餐1600份,为一线抗疫人员提供爱心餐,还捐赠了防控物资;为了让农户们种植的羊肚菌、香菇,及时烘干,避免损失,卖个好价钱,养殖的猪能及时补充上乳猪料、饲料、兽药,县镇村干部们迅速联系农业农村、交通管控等部门,按照镇办之间转运,村上去接,人员车辆互不接触的方法,接力转运急需物资,对接农业产品销售,让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

现在,结束14天居家观测的我,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而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第一次距离新冠疫情风暴眼近在咫尺,已经成为了我记者生涯中难以忘怀的记忆。与此同时,略阳的正常生产生活、复工复产,也在逐步恢复当中,必将迎来人间烟火处、处处皆平安。

新闻推荐

春光里的那抹“志愿红”——2300余名志愿者助力略阳疫情防控侧记

本报通讯员王笑马春花春寒料峭,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略阳县城平添一丝寒意。然而,阳光下一抹抹“志愿红”及时温暖了这里的...

略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略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