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笑面对病魔挑战 略阳县脱贫户杨兴明小记
本报通讯员 汤晓燕
每天6点半起床,到离家不远的香菇大棚转两圈,查看即将上架的香菇袋料发酵情况,拔一拔大棚里的杂草,整一整旁边的杂物,杨兴明觉得自己“算是劳动,也是锻炼”。
一上午,他和妻子守着两台榨油机器,配合默契地给前来榨油的村民炒菜籽、榨菜油,并负责用三轮车送货上门。整个过程他始终带着微笑、手脚不停,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让人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精神奕奕的中年人是一位严重尿毒症患者。
杨兴明是略阳县接官亭镇脱贫户,曾担任过村干部多年,一家人朴实勤快,日子过得很不错。变故发生在7年前,他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需要立即透析治疗。无奈之下,他辞掉了村干部的职务,专心治病。
尿毒症需要持续治疗,且花费不菲,几年下来原本小康的家庭也变得窘迫起来。为了节省费用,他听从县医院一老中医的治疗方案,在自己身上装了透析泵,在家开辟了治疗室,每月从医院领回药物,自己在家透析。“每天要透析4次,每次都要先把旧药水排出,再把2公斤重的新药水通过泵灌进身体。”
就算这样,杨兴明每年的医药费依然得花五六万元,加上女儿要上大学,2016年,他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享受了健康扶贫政策后,每年能报销医药费4万多元,占了我治疗费用的一多半;女儿上大学也享受各种扶持政策,感觉负担比以前轻多了。”他跟笔者算了一笔帐:不久前他住院一星期,总共花费4900元,合疗报销3600元,自己只需掏1300元。
有扶贫政策扶持,杨兴明自己也不愿闲着。利用家门口的良好土地资源,他种起了大棚香菇,在夫妻俩的辛苦操持下,每年保证发展香菇1万多筒,稳定收入3万多元;家里原本就经营着榨油机,后来他又添置了一些新设备,还为村民送油上门,生意一直不错,一年下来也有3万多元的收入。
“自从生了这个病,重体力活是干不了啦,但轻便活没问题,如今给媳妇打下手,也算啥事都没耽搁。”杨兴明很乐观,全然没把自己的病放心上。
2019年是杨兴明最开心的一年。这一年,大学毕业的女儿通过了事业单位考试,在县里有了一份工作;而自己通过努力发展产业,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感觉生活越过越有劲了。”他笑得很舒心。
在杨兴明的规划中,只要自己还能动,他就要微笑着把日子过好,他乐观地说:“疾病也没啥好怕的,只要一家人一起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吴耀晴秦国荣)6月12日,西安市灞桥区宇航小学赴略阳县白水江镇中心小学开展送教送研送关爱活动。活动当日,灞桥...
略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略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