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走转改走转改””立足岗位增立足岗位增““四力四力”本报庆祝第二十个记者节活动掠影
本报干部职工到汉台区河东店镇举行健步走活动,并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李正社 摄
11月8日,是新中国第20个记者节。
这个属于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才更有意义?根据中省市宣传部门有关精神,在记者节来临前夕,本报就积极策划选题,准备了多项“走转改”采访活动,安排采访人员,确定采访地点和对象。
紧锣密鼓的筹备下,11月8日一大早,“走转改”采访小分队先行出发了。
第一站:褒河工业园伟志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这个在汉中本地生根发芽、发展壮大的服饰产业公司,对汉中人来说熟悉而又陌生。记者们深入生产一线,采写伟志公司是如何由传统的加工企业,升级为5G时代“互联网+智能制造”的现代企业。
第二站:褒国古镇。这里是市区两级重点打造的“褒城组团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核心商业圈。记者们从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布局入手,来记录褒姒故里的发展变化。
随后,本报全体干部职工也来到伟志公司和褒国古镇参观,并为他们分别授予“汉中日报走转改基地”。伟志公司私人定制的3D量体备受关注,大家跃跃欲试感受科技带来的全新体验和便利。褒国古镇在建的康养中心,引发大家探讨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当下,该如何应对社会养老问题。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时常奔赴采访一线,即使美景当前也无暇欣赏的新闻人,在记者节当天开展了以“增强‘四力’爱岗奉献”为主题的职工健步走活动,一行人在褒河蜜桔生态园中健走,欣赏“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美景。
在随后召开的庆祝记者节座谈会上,4名获奖的优秀编辑、记者代表,表达了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将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秉持职业精神,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坚守初心、增强“四力”,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讲好新时代汉中故事,为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记者,记着。始终饱含坚定新闻理想,时刻准备奔赴新闻现场,我们永远在路上。
党建引“活水”古镇换新颜
小小的褒国古镇,既有“明修栈道”的历史厚重,又有热闹街景的时尚繁华,也有如今我们努力探索脱贫致富的奋斗足迹: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褒国古镇特色之路。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一项重要任务。河东店镇党委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为探索实现农村综合试点试验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努力。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依托褒国特色小镇流水花坊街区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产经营环境,积极开展党员食品安全示范街的创建,结合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餐饮业和特色小吃。目前,流水花坊街区发展特色餐饮50多家,文化旅游门店30多家,建成100米党员食品安全示范街,特色餐饮成了褒国古镇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党员食品安全示范街实行镇党委领导、街区党支部统一管理,通过村合作社实施党建引领,党员入股,群众积极参与,实现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确保党员食品安全示范街始终处于党的领导、监管之下。”11月8日,河东店镇党委书记殷彦军向记者介绍:“党味浓、党旗红、品牌靓、特色明,镇党委带动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普通群众积极参与的合作发展模式,让国有经济和社会资金合作共赢、携手发展。各餐饮门店食材由镇褒盛超市和花果山家庭农场统一供应,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标准,保证了餐饮食品安全卫生。”
国营草帽面馆在褒国古镇“鼎鼎大名”,位于古镇门户位置,此面馆就是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探索实践下的产物,由河东店村经济合作社实施。营业面积近200平方米,包括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可同时满足60人就餐。记者来到该面馆,店内客如云集,主要经营各种特色面食,有本地人喜爱吃的扯面、牛肉面、杂酱面等6种面品,还有褒河咸水鸭、海带丝、花生米等10余种凉菜,再加上褒河独特的蜜橘鲜啤酒、包谷药酒等地方特色酒水,面馆牢牢抓住了食客的胃。
据了解,国营草帽面馆总投资近30万元,用于店面装修、技术加盟及购置设备等,其中,国家农村综改试点资金投入25万元,河东店村党支部吸纳5名党员每人入股1万元,收益按股分红。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运营,试营业6个月,对党员个人投入采取6%的保底分红,今后再吸纳群众入股经营。根据经营状况,每名党员最高拿到不超过20%的分红。运营3个月后国有资本退出,面馆交给河东店村党支部经营,收益归村党支部所有,按股分配。镇政府的股份收益上缴镇财政审计所统一管理使用。
草帽面馆的落成,也是落实区委关于农村党建“书记抓书记”工作的大胆尝试。记者了解到,面馆从策划、设计、装修到筹资、管理、运营,
由镇党委书记带村党支部书记全程参与,村党支部书记宣传、动员普通党员积极入股,或号召群众入股,日常管理委派一名村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形成了一条完整系统的集体经营模式。
在“草帽面馆”的示范带动下,其他村党支部也纷纷行动起来:张寨村的褒河羊肉馆,花果村的花果面皮馆,周宅村的蒸菜馆……不久都即将“开张”。河东店特色餐饮和精品美食文化在党建引领的作用下成为一泉“活水”,不断促进古褒国特色小镇建设提质增效,也为发展壮大镇村集体经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发展惠及民生。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中,党建引领是凝聚群众积极向上发展的“绳子”,利用本地特色释放发展红利,让新时代乡村显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气息。
“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嗒嗒嗒——嗒嗒嗒——”11月8日,在伟志服饰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贫困户车风云正在工位上熟练地缝制服装。
2018年12月,车风云经过村上推荐进入伟志服饰公司务工,如今她已成为了一名熟练的手工裁剪、缝制流水线技工。
“刚来的时候啥都不会,公司免费给我们培训了一个多月,学会后就上岗了,现在我还学习了其他工种的技术,晚上加个班每个月按工作量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车风云告诉记者,家里两个孩子上学,以前就靠丈夫在工地上打零工挣钱,生活十分困难,如今在这里上班,收入稳定了,孩子们的生活费、学习资料费都不愁了,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甘肃庆阳人苏吉星被称为车间里的“上袖第一人”,几年前刚来到汉中时生活十分困难,如今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车间里的快手第一人,他上的成衣袖子又好又快,按件计工后每月能拿到6000多元的工资。“别人做140件、150件的时间我能做200多件,我还会继续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一些。”苏吉星向记者说道。
伟志服饰公司里,像车风云、苏吉星这样的贫困户务工人员还有很多。在这里,公司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传授服装缝制技术,帮扶上岗就业。近些年公司在积极吸纳本地人员就业的同时,重点向贫因劳动力倾斜,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移民就业40余人,2017年公司被汉台区人社局授予“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
除了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伟志服饰公司还通过产业扶贫、技术输出主推脱贫攻坚工作,帮助略阳县徐家坪镇、硖口驿镇社区工厂举办了两期贫困人员技术培训,共计100多人。该公司行政主管杜川告诉记者:“我们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为他们进行了服装技术培训,免费为这些前来学习的贫困人员提供住宿等,让他们掌握服装制作和缝纫技术,希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这是我们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2018年11月,中共陕西伟志服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依托党建工作,公司党支部与汉台区河东店镇天台村、南郑区濂水镇里仁村开展结对帮扶,仅今年就向两村捐赠了共计价值3万元的服装和物资。此外,公司总部还长期援助四川省甘孜州协庆孤儿学校,在当地帮扶贫困群众,收养孤儿,援建学校,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000万元,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李弋戈 罗佩 王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吴凤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教育局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把专项整治作为主题教育重要抓手,紧...
略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略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