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乡亲致富路 记略阳县包家沟村“能人”晏丽娟
?晏丽娟(右二)指导村民栽种天麻。
本报记者 胡汉杰 通讯员 吴耀晴 马清明 文/图
在略阳县观音寺镇包家沟村,只要一提起56岁的晏丽娟,乡亲们总会亲切地称她为“咱村的能人”。现如今,这位“能人”积极投身该镇的脱贫攻坚工作,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扶贫帮困的赞歌。
历尽艰辛硕果丰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偶然的,对于晏丽娟而言,同样如此。在从事天麻、猪苓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晏丽娟带领一家人开垦荒坡、培育菌苗、栽种管理,连续6年工作生活在产业园里。
让产业高产高效是晏丽娟一直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一到冬天,她的双手皲裂出血,可她从不说痛。长时间的下地弯腰干活,她的身子直不起来,可她从不喊累。
有一次,晏丽娟在山坡上用镢头平整土地时,不慎被一根竹叉刺伤手,顿时鲜血直流。她的丈夫劝她去村卫生室消毒、上药,可她却说:“时令不等人,不能耽误事。我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简单包扎后,她又继续干活。
目前,晏丽娟的中药材产业园面积发展到120多亩,其中天麻种植3万余窝、猪苓3500余窝。仅去年一年,产业园收获天麻1.5万公斤,种麻4000公斤,产值达55万元。
拓展产业增收链
为了提高贫困群众依靠科技发展产业的能力,晏丽娟不管平时多忙碌,总要利用晚间或雨雪天,把乡亲们召集在一起,讲解《中国天麻栽培学》《中国名贵药材规范化栽培与产业化开发新技术》等有关天麻、猪苓种植知识。
今年2月,晏丽娟报名参加由中国菌物学会、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食用菌、红托竹荪、冬荪栽培技术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本领。
从2015年开始,晏丽娟就进行林下仿野生中草药种植,累计种植天麻2万窝、猪苓3000窝。2016年,产业园收获鲜天麻4000多公斤,纯收入7万多元。为了提高天麻产量,她引进云南大草坝乌秆天麻和本地红秆天麻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天麻良种,当年有性繁殖播种天麻1.2万窝。2018年春天,产业园生产蜜环菌、萌发菌3万套,林下种植天麻2万窝,其中引进云南大草坝乌杆良种天麻花粉播种1000窝。预计到今年年底,产值将突破60万元。
同圆乡亲致富梦
与晏丽娟聊起产业发展的事,她总说:“除了产业园的发展,我还要帮助乡亲们拓宽致富路。”在生产关键时节,她召集村民到自家的产业园学习天麻新品种、新技术,还把自己引进实验成功的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和杂交天麻良种无偿提供给大家。
毛垭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龚荣斌家的天麻产量一直上不去,向晏丽娟求助。她到龚荣斌的天麻种植现场查看,帮助分析原因,发现是因为场地排水不畅,导致天麻受损严重,随后,晏丽娟教给龚荣斌正确的排水方法。
去年年底,在晏丽娟200套天麻新品种的扶持下,龚荣斌收获鲜天麻700多公斤,纯收入1.3万余元。加上在晏丽娟产业园区务工,龚荣斌全年收入3.1万余元,一举摘掉贫困帽。
为了扩大产业规模,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晏丽娟流转杨自贵、唐登村等贫困户的荒山荒坡100余亩,让他们在产业园区务工。晏丽娟采取托管的方式,免费送给贫困户“两菌一果”,指导发展天麻种植。
据悉,晏丽娟为全镇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扶持“两菌一果”资金2万元,引导种植天麻5000余窝,实现劳务增收12万元,其中有10户贫困户已脱贫摘帽。
“今年将吸纳40户贫困户到产业园务工,同时做好8000窝托管天麻管理,保证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实现户户脱贫目标。”谈起扶贫帮困打算,晏丽娟显得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乔佳妮)4月8日至1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静芝一行在汉中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她强调,要抓好产业脱贫这个根本,加强...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