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喜的养牛脱贫致富路

汉中日报 2019-04-16 10:2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张龙 景亚玲

70岁的秦国喜是略阳县接官亭镇林口村村民。老伴也70多岁,因儿子秦太军在干农活时把腿摔折,腰也扭伤,无人照顾,需要看病,经济上捉襟见肘。2015年秦国喜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可是,从心底深处看来,他并不情愿当贫困户。

在当贫困户的日子里,他深刻感受到国家真扶贫扶真贫的政策,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给他带来了希望。可光靠国家政策也只是解决了目前的困难,长远想想,又该怎么办呢?再加上自己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出去务工没有人要,帮扶干部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让他脱贫也成了帮扶干部的一块“心病”。

秦国喜告诉笔者,过去家里养过牛,目前圈里还养着2头,也有一定的经验,他说:“我有手、有脚,不能等、靠、要,盼着政府来扶持把。”

2015年他在帮扶干部的建议下,准备把养牛产业扩大,这样不出门也可挣到钱,来摆脱贫困。没有资金,秦国喜就找亲戚、朋友借,还从接官亭信用社贷取2.5万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缺乏养殖技术,就经常到镇畜牧站,向技术人员请教,帮扶干部也给送去一些养牛的相关书籍;遇到不懂的问题,四处讨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养牛的道路不仅辛苦,也伴随着困难和波折。秦国喜每天早上6点钟就要起来喂料、放牛。在放牛的过程中,还要仔细的观察每一头牛,一旦发现某头牛有不对劲的地方,就要采取措施,及时地治疗。有一天,他发现牛出现了异常的反应,不进食、还咳嗽。他虽然有养殖经验,却没有专业的畜牧知识。于是他求助畜牧站的技术人员,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确诊牛是“感冒”了,因为处理得及时,才避免了损失。

经此一事,秦国喜深深地认识到,养牛除了水草,还要依靠科学技术,必须实行科学饲养,实行标准化养殖。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养殖技术,他积极参加了县、镇扶贫办以及镇畜牧站举办的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悉心钻研养殖技术,并且经常请技术人员到牛场为他指导。

在精心饲养下,秦国喜的牛现在已发展到10头左右,看着自己养的这些“心肝宝贝”一天天长得膘肥体壮,秦国喜扳着指头计算着收益,眉眼里满满都是幸福,同时他更加坚定了养牛致富的信心,2018年底也顺利地脱了贫。

“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村‘两委’及帮扶人都帮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目前,等我把一部分能出栏的牛出售了,我还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今后我还想成为养牛致富带头人帮助别人呢!”秦国喜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实干拓开致富路 略阳县发改局驻村帮扶工作纪事

本报通讯员谭景杨涛近日,略阳县发改局包扶干部同略阳科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为兴州街道办安坪沟村贫困户张义林免费赠...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