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南麓的食风

汉中日报 2019-03-13 10:02 大字

朱军岭南的吃食,颇有风味,构成了华夏吃食的一个支流。

从大的菜系来讲,秦岭以南的三个板块,汉中、安康以大米为主,一碗干蒸饭就敢走天下,商洛面食兼有包谷红苕等杂粮;菜系汉中接近川菜以麻辣为主,安康靠近湖北稍稍味淡,而商洛则口味很重,尤喜辣子。鱼米之乡使得汉中、安康常年有鲜鱼坐庄,一衣带水形成了好吃好喝的习惯,各样时令菜蔬应有尽有,可以说是菜品的王国、吃喝的故乡;而商洛位置高寒,有鱼却没有另外两地丰富,有菜则似无岭南其它板块及时,于是便对辣子有了讲究,对杂粮有着独具特色的操作技能,呈现出不同的模样,倒也滋养的女子水灵,男人神奇。

同是岭南,这三地都有浓郁的酒风。凡城乡过红白喜事,必是大宴宾朋,菜非满桌不算热情,大碟小碗,蒸炒煎炸,林林总总,摆得满满当当;喝起酒来,不撂倒一个俘虏一个就不算诚心,那一种吆五喝六的架势,那一种酒满心诚的风俗,真是看着就叫秦岭以北的关中汉子心惊,也叫真正的南方人咂舌!

更多的时候,岭南让人牵魂的是美不胜收的小吃。商洛山乡的苞谷面酸菜糊糊就不用说了,那是让贾平凹这样的大师常常萦怀的,他只要回到故乡,就连吃几碗,苞谷面酸菜糊糊成了焊接乡情的燃料;还有商洛厚厚的锅盔馍,同样是滋养这方男女的美食。安康的酸菜银鱼也不消说了,那是汉水中下游及具诱惑力的小吃。若是你到了水乡汉中,这里的小吃灿若星河,数不胜数。幺儿拐的浆水面连接着当年汉高祖起根发苗时的记忆,上千年过去还令人口水直流,那“幺儿拐的浆水面、吃了一碗又一碗”的旧话,已经远远超越了小吃的范畴,成为一种社会化的警句。最有特色的当然是面皮和菜豆腐,外加粉皮,清早或是深夜,蒸笼热气腾腾,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有面皮的牵引,热的是现场出笼,伴随一声吆喝,啪啪几刀或整张揭起,调到了碗里,辣子多少都由你,油汪汪的面皮摆在那里,筷子在手,张口凝神,呼呼下去,饱了肚腹,开了胃口,也满足了一抹浓浓的乡情。小小的面皮,被岭南人熟练张扬,出了水乡,出了秦地,甚至到了大江南北,成为水乡的招牌,以至于这里相当多的家庭靠了面皮致富,这里十之八九的人一天不吃面皮就口中无味,出差会惦念着面皮,下了火车或飞机,也必定急匆匆跑到面皮店前一坐,大快朵颐一番,像在补充着满心的亏欠。至于菜豆腐,至于粉皮,还有十八里铺的槟豆凉粉,略阳的罐罐茶,留坝的炸木鱼,还有宁强的核桃馍,那一份香味和爽口,也同样桩桩奇妙,余香在舌,深藏记忆。

新闻推荐

略阳“九条铁规”从严从实强化干部管理

本报讯(通讯员张存成)日前,略阳县委宣传部出台“九条铁规”,严肃工作纪律,从严从实加强干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严...

略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略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