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扶贫二三事

陕西日报 2019-02-11 08:13 大字

本报记者乔佳妮见习记者陆晟

拐过一道弯,迎来一座山,刚上一个坡,又翻一道坎……这段“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山路,是从略阳县接官亭镇到其下辖林口村的一段必经之路。

这条路,驱车行驶要花近一个小时,赶上雨雪天,“山上有滑坡,路边还没栏”,更成了一条危险之路。但这却是接官亭镇党委书记刘旭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走得最多的一条路。

接官亭镇境内多山,道路曲折,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除了309省道和几条比较开阔的县际公路外,其余道路路况较差。交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镇上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辖区的通村山路沿途坡陡、山险、沟深,阻断了当地群众的“脱贫路”。

但再难的路,有的人也要走。刘旭便是这赶路人之一。

“前一阵子,有一天下大雪,路上结冰,车辆根本无法通行,稍有不慎车就能滑下山沟里。”1月24日,家住接官亭镇林口村的贫困户武彦军见到记者时回忆道,“刘书记依然带着米面油步行来看我了,还问我有啥生活上的难处,要帮我落实解决。随后他又走回镇上了。”

武彦军口中的刘书记正是刘旭。从镇上到林口村的盘山路,步行要走几个小时,刘旭就这样冒着雪走了一个来回去看帮扶的贫困群众。

而这只是刘旭众多日常扶贫工作中的一个小片段。“凿不开大山,那就修好群众家门口的路,村民来镇上也方便些。”刘旭想。尽管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但接官亭镇还是早早把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入户路整治提上了日程。

武彦军家门口的入户路便从过去“雨天陷入,晴天扬尘”的“泥巴路”变成了如今的水泥路。“现在家里的狗在外面撒欢,带进屋里的泥巴都比以前少多了。”武彦军笑着说。

山路难行,帮扶群众的“心路”也不好走。“但只要将心比心,啥工作都能干到前头。”刘旭这样想也坚持这样做。

“刘书记刚来那天,说以后每周都来,我当时真不信。你想他一个领导,平日里忙得很,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看我们?何况镇上到村上的路一点都不好走。”武彦军的妻子刘清莲最初对刘旭的承诺并不相信。

没想到,刘旭不仅每周来,而且还常给他们带去米面油等慰问品。“你看这个被子,就是前两天刘书记自己掏钱给我们买的。如今我们像亲戚一样,他没事就来看我们。”刘清莲说,正是因为处成了家人,他们一家对于刘旭非常信任。2018年,在刘旭的帮扶下,武彦军不仅看病有了着落,还发展了生猪养殖,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不止武彦军家,同为贫困户的武世兴也在刘旭这里感受过温暖。之前武世兴在村上的指导下养了几头羊,结果销路不佳。临近年关,武世兴心里有些焦急,但又不好意思因这事向刘旭开口求助。于是,他婉转地说:“刘书记,年底了,你平时也帮了我这么多,要不我给你送两头羊过去。”结果没几天,刘旭就联系好收购人,帮他把羊卖了。“他很懂咱老百姓心里想的啥,有的事情不用说那么明白,他就帮忙做了。”武世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而刘旭对于群众诉求的精准把控,与他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分不开。22年工龄18年在乡镇工作,历经1个部门4个乡镇,用刘旭自己的话说:“咱也是农家娃,是老百姓,只要将心比心,就能把准群众的心思。”

也正因此,他的话百姓爱听、愿意听。如今,在刘旭的带领下,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接官亭镇共发展中蜂养殖基地8个,养殖中蜂5000箱,覆盖贫困户465户,建成蜂蜜灌装生产线1条;发展密植矮化银杏园3000亩,茶园4320亩,实现了9村2社区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大伙的“脱贫大道”越走越宽敞。

新闻推荐

略阳强化警示教育转作风促廉洁

本报讯(通讯员李世军李恒)略阳县多措并举,强化警示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敲响警钟,使“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