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子 伟

天水日报 2019-01-11 00:00 大字

对于天水名称的来历,一般人认为与“天河注水”的传说有关。而“天河注水”的传说,则是由《水经注》中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之说演绎编撰而来。但对这个由人杜撰出来的动人的传说,背后深藏的历史信息,却少有人深究。其实,“天河注水”的神话传说不管是何人所撰,并不完全是荒诞之说,历史学家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

“天水”二字,从字面上诠释,就是天上之水,也即天河之水。天河之水注入人间,便是天水。这个解释倒也简近直白,完全说得通。天河又称银河、银汉,银河在古籍中则被称为“汉”“云汉”“天汉”“河汉”。《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鉴亦有光。”《毛传》:“汉,天河也。”又《诗经·大雅·棫朴》:“倬被云汉,为章于天。”《毛传》:“云汉,天河也。”《诗经·大雅·云汉》:“倬彼云汉,回昭于天。”《毛传》:“云汉,谓天河也。”《广雅·释天》:“天河谓之天汉。”又《大戴礼·夏小正》七月“汉案户”卢辩注:“汉,天汉也”,由此看来,最早的天河就被称为“汉”。与天河相对应的是,在古代中国,地面上有一条大河曰汉水,或曰西汉水(汉水的流向与天河的倾向基本一致,都是由西北斜倾东南。陆机《拟明月皎夜光》诗云:“招摇西北指,天河东南倾。”)《尚书·禹贡》:“嶓家导漾,东流为汉。”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漾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漾水就是汉水的上源,即西汉水。过去的辞书及许多历史著作中,把汉水与西汉水当作两条水处理,认为汉嶓水源出于陕西宁羌县北的嶓冢山,初出时名漾水,东南经沔县为沔水,东经褒城县,合褒水,始为汉水。而西汉水则指源出天水西南嶓冢山(即天水齐寿山)的漾水,东流入嘉陵江。这样一来,汉水和嶓冢则有两名,使人不可理解。其实,汉水两源皆出天水的西嶓冢山。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由刘琳先生校注的《华阳国志校注》可说是彻底解开了汉水源流的千古之谜。原来嘉陵江上源由北向南流到阳平关附近,不是继续南流入四川,而是东流入汉水的。所以,1993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吸取了当代学者的科研成果,在“漾水”条下注云:“古水名。1、即今嘉陵江上源的西汉水。源出甘肃省天水市西南。起初南流至陕西省略阳县即折而东流为汉水,后略阳县东水道中断(或以为六朝时地震所致),水流直南为嘉陵江,至四川省重庆市注入长江。

至此,我们可以明白,漾水东流为汉水而辍断之时,不论是在汉魏,还是在六朝,但在先秦以前的真正源头是在天水嶓冢山,西汉水之名极可能是略阳县东水道中断后出现的。嶓冢山本是秦人早期生活地重要之山,汉水本是秦人早期生活地重要之水,秦人从天水东迁以后,以原居处的水名命新据有之地的水名,或以旧地名命新据有之地的地名,这在先秦时代差不多是一个规律,可以举出许多例子。

汉武帝元鼎三年所设的天水郡,是从陇西郡析出的新建置郡,并不是改变原建置郡的名称。天水郡初置时,其郡治并未设在上圭,而是置于平襄,即今通渭县境;东汉时,郡治由平襄迁冀县,即今甘谷县境;直至西晋太康七年(286年)始迁上圭,其时立郡已达400年。汉武帝设天水郡后,上邽县仍隶属陇西郡,后至东汉始划归天水郡(改称汉阳),故确定新置郡名时,不可能引用尚属陇西郡辖地的传说轶闻。而且,北魏以前的天水郡,大部分年份设治不在上邽城,所以说,天水得名缘于汉武帝元鼎三年上圭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天河注水于湖中的传说是靠不住的。

前边我说过,天水就是天上之水,也即天河之水;天河又称“汉”“云汉”“天汉”。与天汉相对应的是发源于天水西南嶓冢山(天水齐寿山)的汉水。天水之名就是依天上之云汉与地上之汉水的内涵意义而产生。说白了,天水即是天汉、天河;汉水即是天水、天河。李白曾诗意夸张地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天水之水天汉来,天水之水即天河。何况有一条西汉水确实地发源于天水。

(观点产生于2006年3月)

新闻推荐

略阳马蹄湾镇三项举措确保群众生鲜肉食品安全

阳光讯(记者李希通讯员吴婷)临近年底,生鲜肉及肉制品市场逐渐升温,肉类消费总量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打击生鲜肉及肉制品市场经...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