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聚焦深度贫困决胜教育脱贫攻坚

汉中日报 2019-01-10 10:05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古嘉凌李兴云)地处秦岭山区的略阳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762户5785名。自脱贫攻坚以来,县教体局围绕脱贫摘帽目标和贫困退出“577”标准,严格落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持政策。该县教育脱贫工作得到九三学社中央和省市充分肯定,“略阳创新教育扶贫机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十大创新改革奖”。控辍保学和抓学校党建促教育脱贫经验,先后在中省市媒体登载。

提升政治站位,强化组织保障。该县建立了党政教育联席会议、县级领导包联学校、党政教育目标责任考核等制度,定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脱贫工作。发挥教育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组织、作风优势,引领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脱贫“双促进”,相继出台《专业技术人员脱贫攻坚“一对多”帮扶工作实施意见》《教育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考核办法》等制度,绘制教育脱贫攻坚“时序表”和“作战图”,协调党、工、团、队联手推进教育扶贫。

坚持目标导向,强化政策保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退出指标,全面落实行政、教育“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建立县长、镇长、村长、家长、局长、校长、师长和责任督学“7+1”控辍保学模式,确保了义务教育无辍学,学前和高中阶段不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对全县24名无法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学生落实“一生一策”,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对贫困留守儿童开展“代理妈妈”认领活动;精准资助每名贫困生,2018年,累计发放各类助学资金1431.79万元。县财政落实教育救助专项资金60万元,对因突发重大事故、疾病等造成家庭特殊困难的学生实行临时救助。2017年以来,整合部门及各类社会团体的助学资金达420余万元。

均衡配置资源,强化资金保障。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2018年累计招聘69名教师,全部分配到贫困村和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每年选派70名以上符合轮岗交流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贫困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分类落实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教师培训专项资金,优先安排贫困村和薄弱学校校长教师参加国培计划、苏陕对口帮扶教师跟岗学习,2018年,累计培训教师5850人次。实施教育扶贫项目,2016年以来,投资6191万元完成荣程中学地下通道及学生公寓楼、何家岩初中综合楼、硖口驿镇中心幼儿园等16个教育扶贫项目建设任务。利用网络教育“三通两平台”资源,率先在麻柳铺、仙台坝两个重点贫困村学校建成在线互动课堂,实现农村贫困生与城区学生享受同样教育资源,形成“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双带制度化管理模式。

深化结对帮扶,强化机制保障。师生结对帮扶,创新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教育系统党员教师带头担任首席帮扶人,全县1700名教师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方式,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一生一袋、袋随人走、跟踪帮扶、全程纪实”接力式帮扶。高校对口帮扶,截至目前,已建成西安理工大学校地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西安理工大学略阳县天津职教中心函授站和农民培训基地等,推进产教融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海略协作帮扶,推进江苏省海安市和略阳教育对口扶贫,海安市教育局安排9所中小学幼儿园与略阳县12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海安市“名师工作室”吸纳略阳县中小幼8个学科21名坊员参与教师业务技能研讨,先后安排8批次90余名校长教师到海安市名优学校跟岗交流学习,选派4名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到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天津职教中心、荣程中学等3所学校挂职一年,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业务。与县职教中心建立海安中专班,安排略阳20余名职教毕业生到江苏南通、苏州等地实习就业,全方位助力略阳教育发展。

新闻推荐

略阳依托“互联网+”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本报讯(通讯员王笑)“不错,能为我们这些身在外乡的略阳人办事方便不少。”这是去年12月28日,略阳县政府官方微博里收到的网民...

略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略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