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漂族”,身“漂”而心“安”

陕西日报 2018-10-18 08:12 大字

十月十二日,记者在西安环城公园看到很多照顾孙辈的老人,他们中的“老漂族”不在少数。本报记者李羽佳摄

本报记者李羽佳

6时准时起床,打扫卫生、准备全家人的早饭;6时40分叫女儿、女婿起床;6时50分叫外孙女小雪起床,催着小雪洗漱、吃早饭;7时20分送小雪去学校,回家的路上顺便买好一天所需的食材。

10月12日,赵淑娟在忙碌中开启新的一天,这也是她的日常。

赵淑娟今年65岁,退休前是略阳县一所学校的音乐老师,自从有了外孙女,她就住到了女儿在西安的家,照顾女儿一家三口,只有外孙女放寒暑假的时候,她才会回到略阳县和老伴儿生活一段时间。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像赵淑娟一样,为了照顾孙辈而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老漂族”。

年过半百的“新西安人”

罐罐茶配核桃馍是赵淑娟吃了近20年的早饭套餐,但自从来到西安,她的早饭就变成了胡辣汤、白吉馍和牛奶、鸡蛋、面包。“女儿来西安10多年了,饮食习惯早已改变,相比于我喜欢的罐罐茶,孩子们都更喜欢胡辣汤。”

饮食差异是“老漂族”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为了迁就儿女,大多数老人都会选择改变饮食习惯,接受新的饭菜口味。

对于跨省的“老漂族”,气候差异和“语言不通”则往往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跟随儿子从浙江宁波来到西安生活的麻玉说:“原本想着北方有暖气,到了冬天我这老寒腿能舒服一些,可是西安冬季户外气温低,只有中午能带孙女出门晒两个小时太阳。”为了让老人的腿能舒服一些,麻玉的子女给她买了护膝。

64岁的内蒙古包头市人高齐齐有些耳背,再加上不熟悉关中方言,他在西安听不到乡音,始终觉得自己难以融入这座城市。“上次带孙子在城墙下遛弯,有个年轻人骑着电动车飞快地从我们身边驶过,孙子都被吓哭了。如果在老家,我非得跟那个年轻人理论一番,但是他一张口就是关中话,我听不懂也听不清,争辩也没用,只能安慰孙子然后离开。”高齐齐无奈地说。

生活习惯不同就尽量克服,地域文化存在差异就努力接受,没有熟悉的圈子就尽快融入新生活……尽管“老漂族”的日常有诸多不适,但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子女工作忙压力大,我们趁着腿脚还好,能照顾、陪伴子女和孙辈两代人成长,也感到很满足。儿孙一声笑,烦恼全忘掉。一家人健健康康、其乐融融,就是我们晚年最大的幸福”。

“老漂族”也有幸福生活

对于“老漂族”的付出,儿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为工作忙,平日里儿女往往没有太多时间陪伴父母,到了假期,带着父母出游成为许多人回报父母的一种方式。

今年国庆假期,甘泉县人齐乐拥有了一次大团圆的旅行。10月2日,齐乐和丈夫、父母以及邻居一家共15口人一起踏上旅途,前往广西桂林。“我从来都没想过能和邻居亲如一家人,这一切还得感谢两家的老人。”齐乐笑着说。

齐乐的父母是从延安到西安的“老漂族”,和齐乐住在同一个小区。两年前初到西安,两位此前连延安市区都很少去的老人有些不知所措,更少了以前在县城和老伙伴一起打牌聊天的快乐。去年夏天,老两口偶然在小区旁的超市里听到熟悉的乡音。“当时我和老伴儿、老杨和他的老伴儿都在买菜,大家买着买着就聊起来了,越聊越亲切,后来一问才知道他们的老家也在甘泉县,那时候我和老伴儿就像找到亲人一样。”齐乐的父亲齐华说。

同是甘泉县人,同样是来帮子女带孩子,还住在同一个小区,4位老人很快就熟悉了起来,还组建了微信群。再后来,他们还把各自的亲家都拉进微信群。8位老人在微信群里从育儿方法聊到家乡的变化,不亦乐乎。最近,他们还一起学会了使用长安通电子卡,享受到了半价乘坐公交车的优惠。

随着“老漂族”群体的不断扩大,他们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社会服务网络正在进一步规范,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问题正在得到进一步解决。

7月,从宁夏中卫跟随儿子搬到西安养老的张佩恩通过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完成了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张佩恩患有胃病,以前因为异地医保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复杂,他为了不麻烦儿子经常自己随便买些药吃,从不到医院进行治疗。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病情不断加重,不得不入院治疗,全家人这才知道从去年年初开始,在陕西就可以享受到全国异地就医平台直接结算了。张佩恩高兴地说:“现在好了,我在西安的异地就医定点医院住院,只需要付我个人支付的部分就行,又快又稳妥,最关键的是省了跨省跑路的时间和精力。”

目前,陕西省正在逐步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康养结合、医养结合等综合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多样化养老金支付形式等配套金融服务,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将保险产品与养老服务直接对接,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发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住院护理保险。

身“漂”而心“安”

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分析认为,“老漂族”反映了我国传统家庭功能的延续,符合中国人自古以来注重的“家情怀”,也符合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但不可否认的是,“老漂族”进入新的环境往往会有住不惯、处不熟的尴尬,担心影响子女生活的忧虑,以及两代人之间观念冲突造成的情感隔膜,存在归属感较低的问题。

相较于在新的环境中尚且能够独立生活、照顾子女和孙辈起居的老人,随子女来到城市养老的高龄“老漂族”则面临着更多生活不便带来的困扰和孤独、代际冲突等精神层面的危机。

敬老爱老,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让老人“漂有所安”、感到幸福,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实现的一个目标。石英表示,首先要合理设计居住空间和距离,老人和子女应尽量不住在一起,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也就是说老人在自己家里煲好一碗汤,送到子女家时汤不会凉,这样既能方便老人和子女互相照顾,又能保证几代人都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有利于家庭关系和睦。

石英认为,要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化的观念,即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文化和公民事务,相应地,要注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在社区、社会组织设置老年人岗位,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技能培训、纠纷调解、陪聊等服务,帮助老年人实现再就业。对于“老漂族”自身而言,应以积极的心态“入乡随俗”,培养兴趣爱好,多与他人交流,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结交新朋友,排解孤独。子女们则要给予“老漂族”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主动帮助老年人融入新环境。

新闻推荐

略阳强化监督问责打好“秦岭保卫战”

本报讯(通讯员张存成张利民)略阳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打好“秦岭...

略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略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