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刷新 汉中市灾后重建十周年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回眸

汉中日报 2018-05-18 10:58 大字

本报记者 罗佩

“5·12”特大地震已经过去10年。这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汉中市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胜利,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弘篇章,一个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的新家园欣欣向荣。

10年来,汉中市各项社会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迅速增强,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上学、就医、住房、饮水、行路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地震重灾县着力巩固灾后恢复重建成果,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产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灾区的经济实现了快速的恢复与增长。2008年至2017年10年间,汉中市财政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期,财政总收入由2008年的34.1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3.07亿元,增长3.3倍,突破了百亿收入大关。

“5·12”地震造成汉中市4.2万多间房屋倒塌、14.4万多间房屋严重损坏。灾害发生后,汉中市举全市之力、借各方之援,狠抓灾后重建工作。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农村住房6.9万户、20.18万间,维修加固受损农房16.58万户、48.19万间,倒房和严重受损户每户补助2万元,维修每户补助1000元,累计兑付农村民房重建和维修补助资金15.7亿元,协调落实银行贴息贷款10.3亿元,兑付贴息补助1578万元。建成集中重建点216个,涌现出宁强东丽新村、略阳徐家坪集中安置点等一批标志性重建项目,灾区21.5万群众由土坯房搬进了结实明亮的砖房、楼房,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近年来,汉中市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49个、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97个;建成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76所,供养床位6750张,其中集中供养农村和城市特困人员6269人;新建和改扩建12个救灾物资储备仓库、12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新建了汉中市防灾减灾科普宣教基地、救灾应急指挥平台等项目。宁强、略阳、勉县3个重灾县还新建、改扩建了殡仪馆、县级社区服务中心、救灾应急指挥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提升了为民服务能力。

经过10年的努力,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和改善。截至2017年底,年均救助各类对象41万人次,支出保障金8.3亿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2万户3.29万人、救助标准500元月/人,农村低保对象42182户86060人、3470元年/人;积极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10年来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8.52亿元。积极应对多种自然灾害,10年来累计下拨各类救灾资金7.6亿元,成功创建20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到880个,总床位数2.5万多张,每千名老人床位达到37张;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15所,累计补贴扶持资金660万元。保障孤儿789名、城市特困对象562人,年度支出保障金744万元,为31万名7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2.37亿元。较好地维护3.2万名农村留守儿童、4296名困境儿童合法权益。累计销售福利彩票26.9亿元,筹集公益金7.7亿元,为改善灾区群众生活以及助力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灾害发生后,汉中市教育系统干部师生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经过恢复重建和完善提高两个阶段,采取“五实、五到位”举措,取得了灾后重建全面胜利。教育投入由2008年的16.9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0.25亿元,增长256%,10年累计投入401.4亿元,年平均增长13.5%。各级财政足额落实各项教育配套资金,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方面加大教育建设投入,实施学前教育两轮“三年行动计划”、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校安工程、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三年攻坚工程、学校食堂建设工程,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努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积极实施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加大教育惠民投入,全面落实学前“一免一补”、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资助政策。同时以拓展应用为中心,全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率达到100%。目前,汉中市总体上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紧密衔接、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基本满足了群众接受多样性教育的需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灾后重建的这10年,汉中市切实加强文化事业建设,文化投入由2008年的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7亿元,增长570%,10年累计投入34.5亿元,年平均增长42.5%。通过大力支持实施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免费场馆开放、政府购买演出服务、广播影视惠民、文艺精品创作、非遗保护、文化体制改革等工作,为汉中市文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居民能够便捷充分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灾害并不可怕,我们在灾害中遭遇阵痛,也在灾害中浴火重生。如今,新家园、新生活、新产业如愿而至,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我们相信,只要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就一定能够继续在追赶超越的道路上奋勇争先,谱写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化、社会大进步、民生大改善的崭新篇章。

新闻推荐

略阳建立健全向县人大报告环保工作制度

本报讯(通讯员裴明周)略阳县人大根据《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规定,建立健全...

略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略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