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扣分不罚款:古代违“交规”怎么办 千年士心

济宁日报 2018-04-13 09:47 大字

如此种类繁多的交通工具,加上古代马路不像现在这么宽,又没有火车、飞机、高铁、地铁分流,人口素质肯定也没现在高,特别是在人口动则几十万上百万的长安、洛阳、开封、杭州等国际大都市,如果没有“交规”,没有“交警”,大街上不得乱成一锅粥了?

既然需要管理,那肯定得制定“交规”。但是,古代“交规”是否比今天的好,这个不好说,但简单、实用、容易记,那是肯定的。

先秦文献《考工记》就有“交规”,不引用了,因为读起来特别拗口,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城外有三扇门,三扇门中各有一条道路,男子靠右行走,女子靠左,而车辆从中间行驶”。这大概是最早的“人车分流,行人分流”交规。

唐朝《仪制令》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交规”。该法规定“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此规定体现了“三原则”:一是等级原则。就是地位低的,要避让地位高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没办法。二是尊老爱幼原则,这一条是古今通行的规则。三是尊重交通规律原则,比如“轻避重”“去避来”,此原则至今仍在沿用,否则,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很严重。

《仪制令》始于唐朝,盛于宋朝。

面对都城开封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公元983年,北宋朝廷下诏:令京都开封及各州,在城内主要交通路口悬挂木牌,上书《仪制令》作为交通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这是在宣传普及交通法规。

到了南宋,交规宣传不仅由各州扩大到各县,而且由“悬挂木牌”发展到“刻石立碑”,以永久示人。今陕西略阳县灵崖寺就存有《仪制令》石刻的实物。 不仅如此,宋朝还在各类主要交通要道处,都要求政府悬挂木牌或树立石碑,上面写着温馨提示:此处为事故多发路段,请谨慎驾驶;坡度很陡,请谨慎驾驶之类,提醒行人遵守交规,确保安全。

既然有“交规”,就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可古人没有驾照啊,即使违反交规,既无法扣分,也不大好罚款,但古人自有古人的办法。

《唐律疏议·违令》中记载:“令有禁制,违者笞五十”。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交通有禁令,违反要打屁股五十大板。这些“交规”和惩罚措施,不只针对社会底层,王公贵族也不能豁免。

西汉文帝时,皇太子与其弟梁王驾车犯了“交规”,时任廷尉(公安部长)的张释之依法扣押两人,直到皇太后出面求情,汉文帝亲自替儿子道歉,张释之才释放了他们。不久,一位农民违反“交规”,冲撞了汉文帝的车驾。张释之审理后,依据“交规”处以“打屁股”的惩罚,本想将这位农民处死的皇帝很不理解,张释之解释道:“法者,天子与天下公共也”。最后,汉文帝接受了张释之的判罚。为维护“交规”的严肃性与法治的公平,张释之宁可得罪皇帝,能做道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

违反“交规”打屁股,唐宋最为频繁,这也证明了唐宋时期物流发达与经济的繁荣。

马婧婧摄影

新闻推荐

略阳公路局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道路行车安全

  阳光讯(杨镇军记者马小亮文/图)略阳公路管理段在安全排查中发现养管的煎茶岭隧道进口正上方有一座长约50米的废桥,该桥属于一家已经关闭矿山企业遗留的,无人管理,桥面木板腐朽,钢索老...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