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成线上的人和事
作为出陕入川的主要通道,宝成铁路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17年12月6日,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运营,西安到成都的时间大幅度缩减,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选择乘坐高铁出行。宝成铁路犹如一位花甲老人,圆圆满满贡献了60载的青春年华后将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成为铁路运输的重要补充。
本报讯记者 赵雪
在陕西宝鸡,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被父母起名为“宝成”,他们的父母曾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宝成(宝鸡—成都)铁路。而现在,他们或是他们的孩子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奋战在宝成线上。
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创造了重要条件。在西成高铁开通之前长达60年的时间里,宝成铁路是唯一的便捷蜀道。宝鸡便是宝成铁路的起点,从这里开始,铁路向南穿越茫茫秦岭,途径广元、绵阳、德阳等地,到达天府之国成都,全长669km。
三代人的“宝成”情
1958年,宝成铁路开通,也就是这一年,刘宝成的父母——第一代宝成人携家带口,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宝成铁路工作,其父在宝鸡机务段担任机车司机。从工作到退休,在宝成铁路一待就是28年时间。
为了承继父辈的精神,刘宝成顺理成章地做了第二代铁路工人。身为宝鸡东站货检车间货检员,他的主要工作职责便是检查宝成铁路等货物列车的安全状况,保证往来入川物资的安全运输。
据刘宝成所说,父亲刚开始到宝成铁路工作时,驾驶的还是蒸汽机车,火车值乘一次便要烧掉四吨左右的煤。后来,火车改成了法国电力小机车,宝成线同时也迎来了许多洋职工,包括检修保养等许多事都是法国人负责。再后来,机车渐渐实现了国产化,韶山系列机车应用越来越多,直到和谐号机车的出现。伴随着国产化的便是洋职工及洋装备的逐步退出。刘宝成说:“现在我们的铁路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建设、运营、维护我们全都可以自己搞定。”
刘宝成的儿子刘子贤,是宝鸡东站运转车间助理值班员,工作职责是接发列车,盯控列车运行安全,确保宝成线上的旅客运输井井有条。
现在,刘宝成的父亲虽然退休了,但是刘宝成父子二人仍然奉献在宝成铁路一线,分别为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与刘宝成一样,今年45岁的罗宝成也是继承了父辈的志向,成了第二代铁路工人。他说,从小在铁路边玩长大,听惯了机车的汽笛声,闻惯了列车上的烧煤味儿,看惯了铁路线上来来往往的火车,念旧,舍不得离开这一行。
高铁司机亲历蜀道变迁
作为时代发展的见证者,王创粗亲眼目睹了蜀道变迁这一过程,为此他感受颇深地谈到:“老一辈的铁路人吃的苦不少,现在条件好多了。”
王创粗是西安机务段一名拥有20年驾龄的老火车司机,曾经在宝成线开火车,现在在西成高铁开动车,通过亲身经历,感悟了蜀道从难到易的巨大变迁。
“老一代电力机车牵引动力弱,宝成线复杂程度又堪属世界之最,最大坡道达到惊人的33‰,需要两至三台机车前拉后推,才能翻越秦岭大山,要求前后机车司机精准配合,工作强度和难度很大。”
他说,如今西成高铁操纵简单多了,不用再像以前通过宝成线一样开着火车转圈翻山,而是穿山过岭直达目的地。
最早的时候跑一趟成都要花三四天,现在一天就能跑个来回。第一次开着CRH3A新型动车组列车穿越秦岭,感觉简直就是牛车变龙驹,列车时速从以前的60公里提高到现在的250公里,提速四倍多,从西安至成都,只需要3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王创粗说,相比于普通列车,特别是绿皮火车,高铁不仅大大缩短了两地距离,并且乘车体验也是翻倍的提升。“然而,在为这条新蜀道欢呼雀跃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了还有一条老蜀道曾经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像公益小慢车这样的存在,在当时它不仅解决了出陕入川的运能问题,更方便了沿线山民的出行。”
王创粗所说的小慢车是指运行在宝鸡至广元间的6063/4次绿皮小火车。这是一趟从历史中开来的小慢车,60年来,车次几经变换,却始终运行在这条钢铁蜀道上,成为了沿线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客货混拉“闷罐车”,到混编棚车代客车,再到现在的绿皮车,60年间,不论这趟列车的车体如何改变,它始终在宝成铁路线上执着的反复穿梭,为大山中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已然成为了山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该趟列车行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单程350公里,运行近12个小时。沿途经过38个车站,几乎是站站停靠。因这些停靠站辐射地带有许多贫困乡县,铁路部门一直坚持最惠民的票价,最低票价仅1元,最高宝鸡至广元21.5元。因其站站停、票价低,极大方便了沿线老乡赶集、采购、上学、出行。
“它虽然很慢,却是沿途很多老百姓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西安客运段大同近郊车队广元四组列车长张永岐告诉记者,“每年春运过后,沿线年轻人就会坐这趟车出门打工,既能到陕西,也能去四川,沿线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平时也靠乘坐这趟车走亲串戚,或是去城里卖卖自家种的瓜果蔬菜补贴家用。
因为没有空调,列车至今仍然依靠烧煤取暖。乘务员每添一次煤,车厢里就充满了烟尘和刺鼻的味道。张永岐说:“每次回去洗衣服的时候,水都是黑的。”
2005年开始调到6063次列车的时候,自己很不适应这个工作环境。“它不像别的车,其他长途车虽然值乘时间长,但几个小时停一站,中途还能稍稍休息。这趟车完全不行,基本上从早上五点多出门一直到晚上七八点到达广元公寓,没有可以休息的时间。”
记者采访当日搭乘该车体验,一路上,列车几乎刚开就要停下,平均十几分钟经停一个站点。列车员调侃说,上厕所都得掌握好时间,不然就可能错过停站。
张永岐爱人是同车队平凉一组的列车员,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他俩被安排到交路正好相对的不同车次,也就是一个人休息时另一人必然在上班,这样的交路使得他们几乎不可能同时在家,夫妻两人白天几乎在家碰不着面。
要是碰上火车晚点,或是加班开会,他们只能将接送孩子、辅导功课等任务拜托给了亲戚和邻居。
虽然工作不容易,但张永歧说,比他们更不容易的是沿途这些百姓。“有些地方连公路都没有,如果这趟车停了,不说别的,就算是我们沿线的铁路职工也会连菜都吃不起,他们太依赖这趟车了。”
沿途百姓的致富列车
火车停靠在略阳车站的时候,一群背着竹筐的妇女携着大包小袋上了车。待她们入座将携带物品整理摆放完毕,记者询问得知,原来他们是燕子砭村民,晨起来略阳卖菜,不料当日天阴下雨,客人不多,所以带来的菜还剩大半。
“今天没得生意,早上九点多就过来了,中午连饭都顾不上吃,结果菜还是没卖完。”罗大姐苦笑着说,这些菜是前一晚准备的,卖不完背回去就只能以更便宜的价格转给当地的菜摊了。
罗大姐早上六七点钟从家出门,背着一百多斤的蔬菜乘坐面包车赶往燕子砭火车站,然后再乘坐由广元开往宝鸡的6064次列车到略阳下车,下午卖完菜之后再坐由宝鸡开往广元的6063次列车回去。往常生意好的时候,她一趟能挣近200元,这次由于菜没卖完,她连个馒头也没舍得买,一直饿着肚子往家赶。
“一顿不吃不要紧的,如果赶不上这趟车,即便把菜卖完了,最后赚的钱也会亏在回去的路费上。”罗大姐说:“坐火车从略阳到燕子砭只要4块钱,如果赶不上火车坐面包车的话最少要25块钱才能到,而且要倒三次车才能到家,非常不便。”
正聊着的时候,张永岐带着乘务员过来查票,罗大姐一见到张车长就热情地打招呼。
张永岐说,常年累月下来,这条线上的工作人员和部分村民熟识得就像朋友一般。连他们从哪里上车,又会在哪里下去,甚至逢周几出门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他晓得我是从哪里上的,他是车长。”今年66岁的姚玉连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俏皮地直接把问题丢给了张永岐,好像张永岐对她的事情再熟悉不过。
对此,张永岐感叹,这些年来,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和沿线百姓结下的这份深情厚谊。“我们这趟车是纯公益的,完全不挣钱,基本上跑5趟的收益才够维持1趟的开支。”
但是,尽管环境艰苦,任务繁重,他说,能够看到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心里非常高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吴耀晴)略阳县观音寺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多种举措对群众进行文明道德诚信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涌现出一批批县镇村“道德模范”“最美乡贤...
略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略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