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近汉中百岁老人 有一双“三寸金莲” 百岁老太操劳一生 本期百岁老人:杨秀英 年龄:100岁 生活习惯:早睡早起 勤于劳动 长寿秘诀:健康饮食 与世无争

华商报 2017-12-07 03:25 大字

切菜、烧水、扫地、捡柴火,还能自己洗衣服。家住略阳县横现河街办毛坝村的百岁老人杨秀英,不仅耳聪目明、生活自理,经常干家务,还因一双“三寸金莲”成了附近的名人。

市场上买不到合适的鞋

她的鞋子得定制

11月27日,华商报记者来到略阳县横现河街办毛坝村,驱车走过数公里山路后,终于到达位于半山腰的百岁老人杨秀英家。

刚到老人家中,杨秀英正提着一个电热水壶往保温瓶里倒水,看到有人到来,连忙招呼客人落座。老人精神矍铄、行动自如,穿着简朴,干净整洁,看上去非常干练。“我妈干了一辈子家务活,现在也闲不住,家里的活她都还能做。”杨秀英的二儿子——今年已70岁的徐克业说,母亲生于1917年2月17日,到今年已经整整100岁。

徐克业说,母亲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从没有外出工作过,也不认识字。但母亲身体一直挺好,从没得过大病,偶尔感冒咳嗽,吃点药就好了,基本没上过医院。

“母亲年少缠足,至今一直是“小脚女人”,依靠着这双“三寸金莲”的尖形小脚,行走在家里家外,劳作生活。”徐克业说

杨秀英老人说,在封建时代,大脚女人都遭人嫌弃,自己也只能遵从当时的社会风俗,从小就开始裹脚,受了很多罪,就这样,踩着一双“三寸金莲”,过了这么多年。

“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合适的鞋子穿。”徐克业说,母亲的鞋子都是自己做的,不过以前还会做,年龄大了后,都是家人在外边定制。

一辈子粗茶淡饭

从不挑食也不讲究

徐克业说,他们家有姐弟5人,姐姐和哥哥10多年前已相继去世,而他和弟弟都在山里生活,两家虽然只相距几百米,但由于在两个山坡上,所以平时也挺不方便。

“我媳妇也去世了,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剩下我和老母亲一起生活。”徐克业说,母亲平时吃完饭,还会下个山坡再上个山坡到弟弟家去转转,“有时去了可能家里没人,她就打个转再回来。”

而说起母亲的饮食习惯,徐克业说,母亲一辈子都是粗茶淡饭,从来不挑食也不讲究。“她最爱吃我做的玉米面和菜豆腐节节。”徐克业说,母亲口味清淡,但胃口一直很好。

徐克业说,母亲一般早上7点就起床了,有时扫扫地、擦擦桌子、收拾一下屋子,然后他做早饭后一起吃。“前几年,她还替我剥玉米,上山捡柴火,现在年纪大了,我就不让她做了。”徐克业说,但母亲一直闲不住,还是会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华商报记者看到,快到中午吃饭时间,老人拿起小案板切起了辣椒,动作娴熟,刀工极好,很难想象一位百岁老人还能如此灵巧地干活。

生活规律爱干净

心态平和与世无争

华商报记者在老人家中看到,在砖木搭建的老房子里,每个房间虽然简陋却非常干净,尤其是老人的卧室,被子、衣服等都整整齐齐地叠放着。

“我妈一辈子爱干净,干活也利索。”徐克业说,母亲生活一直非常规律,一般晚上七八点就上床休息,中午有时也会睡一会。

安逸的生活环境和有规律的生活,再加上儿子照顾周到,老太太的身体很健康,如今虽然已是百岁,眼睛也不花,除了有些耳背之外,身体各项功能都很好。

“母亲睡眠时间比较多,休息好,才长寿。”徐克业说,保证充足的睡眠是老人的长寿之道;此外,老人一辈子都勤于劳动,爱好做家务,很勤快。

“她一辈子不追求名利,淡泊得很。”徐克业认为母亲这种与世无争的心态、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生活造就了她的长寿。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 文/图

新闻推荐

穿秦岭 越千年 西成高铁的前世今生

西成高铁即将开通,川陕交通实现大飞跃栈道、碥道、水路、公路、高铁……从古至今,秦人入川之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从3000多年前数月的路途,到宝成铁路的16小时,再到如今即将实现的3个多小时,技术的巨大...

略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略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