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然保护区61个 1.15万平方公里

华商报 2021-01-21 02:34 大字

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2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1965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来,陕西目前已拥有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61个,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5.57%。

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葛晗梅介绍,在面积扩展基础上,陕西持续加大自然保护地监管力度,严格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生态红线划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建设任何与保护无关的项目和设施,实验区内禁止建设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有影响的工业及矿产开发等项目。

陕西还依法依规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划定的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中涉及陕西的有4个,分别为秦岭、六盘山—子午岭、大巴山和岷山—横断山北段优先区域,总面积83229.18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40.4%。为此,陕西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等3个规划,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陕西是全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较为集中的省区之一,目前,陕西省自然保护区涵盖了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等生态系统保护较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初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有效保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2020年重点工作

秦岭区域划定环境管控单元466个

2020年度重点支持秦岭区域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1.28亿元。围绕涉及秦岭生态环境的10个方面内容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结合《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管控要求,秦岭区域划定环境管控单元466个。

监测数据表明,2015年以来,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密度、DNA调查获取率均为全国第一,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秦岭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并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

截至目前,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陇县、凤县,铜川市宜君县,延安市黄龙县,汉中市西乡县、留坝县,安康市岚皋县等8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汉中市留坝县、安康市平利县、镇坪县等3个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下一步将如何安排

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

初步实现自然生态监管治理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问题台账系统和监管台账,推进自然保护地“一地一档”管理。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问题,限期进行整治修复。

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推动建立省级监管体系,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红线台账,推动建立和完善以台账为基础的数据库,实现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数据互联互通。高质量完成2015-2020年陕西省生态状况遥感调查评估。

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工作,加强重要生态系统、重要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监管。做好秦岭区域、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与评估工作。华商报记者 任婷

新闻推荐

留坝县公安局开展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联合检查

阳光讯(记者任军文/图)1月12日至13日,留坝县公安局积极配合县农业农村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县八个镇(办)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

留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留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