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见闻 全村无闲人 忙种食用菌
本报记者 姚远
“你这香菇咋卖的?”
“三块多,好点的四块多呢!”
12月1日,天空飘着雪花,天气显得阴冷。在留坝县火烧店镇烧房坝村食用菌基地,苟凤琴早早地提着篮子走进大棚,把刚摘好的香菇抬到路边,就有客商前来询问价格。几名收购商说:“我们最喜欢来留坝收购香菇了。”
留坝县推行食用菌产业“三统一分”发展模式,由企业、扶贫社组织统一制袋接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农户分户进行生产管理。村扶贫社购置食用菌生产设备(包括制筒生产设备、大棚、保鲜库、烘干房等),村民几乎不需要投资任何设施,只需有偿租用。这样既降低了食用菌产业门槛,也解决了农户投入大量资金的难题。
烧房坝村依托村扶贫社,建起了470座食用菌大棚,有偿分租给种植大户,苟凤琴就是大户之一。她有偿租用了19座大棚,2019年发展冬菇4万筒,收入12万元,今年又发展冬菇5万筒。
在“三统一分”模式推动下,留坝县依托73个村级扶贫社发展食用菌3000万筒,人均650筒,带动就业5000余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季节性务工人均年增收1.1万元。
当下虽是农闲时节,烧房坝村却呈现出争抢劳动力的热闹场面。60多岁的胡桂珍,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好几个种植大户都在争着让她去帮忙。“都是熟人,我都不好意思拒绝。哪家活急,就往哪家走,家家都不得罪。”胡桂珍做完工后现场结算了工资,也随口讲出了务工经验。
年轻小伙李朝军告诉记者,前些年农闲时,他不是打麻将就是聚餐喝酒,这两年却不同了,白天要忙着摘菇,晚上要剪香菇柄、烘香菇,还要忙着明年夏菇的制筒。“虽然忙碌,但过得充实,能在家门口有不错的收入,越干越起劲了。”李朝军笑着说。
“我们全村无闲人,都在忙着做食用菌。”留坝县副县长、烧房坝村党支部书记尹鹏先告诉记者,今年生产香菇80万筒,人均2500筒,工资性支出超过100万元,实现产值5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
“车装好了,立即出发!”李小兵拿着对讲机一声令下,两辆装满食用菌的冷链车,从武关驿镇武关河村食用菌加工分选基地开往全国各地。
在留坝县留香益品商贸有限公司院子里,五六辆冷链车按秩序排列,两排工人站在流水线旁,从传输带上分拣着香菇。公司负责人李小兵为解决食用菌销售难题,修建起香菇保鲜库、烘干车间、分选流水线和冷藏运输车辆,收购鲜香菇和加工干香菇。公司今年收购、销售香菇1000余万公斤,交易额8000余万元,实现产销两旺。
在惠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车间里有两套机器,8个人分班流水线作业,拌料、装袋、堆码、熏蒸……各个环节有条不紊。
“这个基地主要从事食用菌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和菌筒生产销售。”公司负责人吴建海介绍,公司通过园区示范引领,带动该县发展食用菌,产值2.8亿元,解决了3000余户家庭就业,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正社)11月1日,中国民宿·秦岭风物赞美大会暨最美乡村越野跑在留坝县火烧店镇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旨在发掘中国...
留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留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