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厅志》:最早记述秦岭大熊猫
李天培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秦岭地区民间传说和地方志中均有大熊猫存在的记述。我国记述大熊猫较早的文献是西周时期的《诗经》,称其貔貅,这是大熊猫的古名。而秦岭地区民间一直称大熊猫为“竹熊”、“花熊”,四川邛崃山称大熊猫为“白熊”。大熊猫的主产地《佛坪县志·大熊猫卷》记述道:“动物学界发现并记载秦岭大熊猫,始于二十世纪上半叶。民国十一年(1922年)动物学家索尔比在太白山考察期间,根据猎人的描述,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推测大熊猫分布在陕西秦岭山脉以南和西藏以东到云南北部地区”。建国后,科学工作者多次进入秦岭地区进行考察,发现了大熊猫的皮张、骨骼以及实体,并向世界公布。但是,未曾发现大熊猫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述。
二十世纪80年代,笔者看到《大自然》杂志一篇文章说,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法国传教师兼生物学家戴维德·大卫在四川穆坪(今宝兴县)考察期间,4月11日,从猎人手中高价买到1只完整的“白熊”标本,他根据猎人的描述和自己的观察研究,记了日记,并整理成一篇短文,给这种新发现的动物定了学名,译成中文为黑白熊。于是便将标本与短文一并寄往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生物学家爱尔峰施·密斯·爱德华教授。爱德华教授对标本的毛皮和骨骼、牙齿仔细反复进行观察和研究之后认为,大卫的鉴定是错误的。他在187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将其定为熊猫。从此,大熊猫这个学名一直沿用至今。爱德华教授在定名一栏中,只写了大卫的姓,却没有写上自己的姓。之后,科学界一直认为,中国的大熊猫是大卫发现的,学名是爱德华定的。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与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汉中地区志》主编郭鹏先生,发现在清道光十二年(1842年)留坝厅同治贺仲碱主修的《留坝厅志》中,对大熊猫的形态特征和食性有这样的记述:“花熊洞,(张良)祠北五十里,西向,有大如牛、马头、牛尾、犬身,四足能立如人行,黑背,白肋,颈、足皆黑白相杂,不食五谷,吃竹连茎,腹无五脏,惟一肠,两端差大,可作带系腰”。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则对秦岭大熊猫的形态、行为、特性和食性观察、记载较为详细的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和科学价值,为专家、学者研究秦岭以及全国大熊猫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这则史料清楚地表明,秦岭腹地的留坝,自古就是大熊猫的栖息地。从记述看,作者是经过多次观察、调查的结论,短短63个字的记述,不雅于法国传教士兼生物学家大卫1896年4月11日在四川穆坪县发现、购买大熊猫标本之后的日记和文章描述。其记述时间也比大卫发现大熊猫的时间早27年。因此,笔者认为,对中国本土大熊猫这一珍贵物种的最早发现、记述,是秦岭地区的先贤,不是法国的戴维德·大卫。中国人之所以跟着外国人喊了一个多世纪的大熊猫,只是没有在自己的文献中发掘而已。《留坝厅志》的记述,是对中国大熊猫研究工作的重大贡献,是秦岭乃至全国人民的自豪、骄傲,是否定法国戴维德·大卫发现中国大熊猫的铁证。
新闻推荐
汉中市“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留坝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李荷)10月22日,汉中市“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留坝县专场在市人民政府新闻...
留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留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