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全域旅游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留坝县深刻理解和把握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民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举全县之力实施旅游“一业突破”,发展绿色经济。尤其是2011年以来,及时提出了从观光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的战略构想,把留坝建设成为以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主的“中国山地度假旅游示范区”。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带动下,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5亿元,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到了GDP的半壁江山,居民存款达14.1亿元,较2013年翻了一番。同时,留坝在不同领域创新创造了14个省、市第一,先后荣获全国县域旅游之星、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等殊荣。
全地域打造,城乡协调发展 留坝坚持用旅游的理念规划全县,用景区的标准建设城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聘请国内一线专家团队编制了高品质的“中国山地旅游度假示范区”规划。
在规划的引领下,自2012年起,连续7年,累计投入5亿元,持续推进“精美留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精心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2015年荣居新浪网“寻找陕西最美乡村”票选活动榜首。连续三年荣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2017年,被环保部命名为全国13家之一、西北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
全产业链融合,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培育新业态、打造新产品,拉长产业链,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具体来讲,就是推进四个方面的融合:农旅融合。坚定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良心农业的发展路径,着力把“四养一林”优质农产品打造成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两年时间拿下了留坝香菇、木耳、土蜂蜜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全省国家地标产品最多的县。通过种源控制、标准制定、品牌认证、市场管控等措施,推出“留坝棒棒蜜”“留坝土鸡”等一批高品质旅游商品。探索出了“政府+龙头企业+扶贫社+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发展方式从单纯种养的传统农业转变为高附加值的休闲农业,实现了农产品“做特、做优、卖贵”的目标;文旅融合。精心编排了大型民俗歌舞剧《爱在山水间》,开发了紫柏山宴、翎芳宴饮食文化品牌,实施“1950年代”主题文化县城建设,留坝书房、老电影博物馆、青年旅舍等一批优秀文创项目落户留坝,以体验乡村新生活为主题的“隐居乡里”乡宿度假产品即将投用,留坝旅游文化品位显著提升;体旅融合。建成全省首条专业山地自行车赛道、青少年自然成长营、青少年足球研训基地等特色运动项目,高水平规划建设山地运动小镇,形成了以足球、山地骑行、滑雪等为主,集“休闲、体验、竞赛、探险、科考”于一体的体旅融合新业态,努力打造中国山地运动之城;医养结合。与汉中市中心医院建立紧密型托管关系,利用其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联合打造中医康养基地。同时,采取政企合作模式,投资1个亿建设了100张床位的高端养老公寓,推动医养结合迈出了新步伐。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留坝探索建立了“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大旅游发展模式,形成了上下一盘棋、全民抓旅游的强大合力。
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9亿元,实施旅游重点项目260个,开发了以张良庙紫柏山国家4A级景区为代表的观光产品;以青少年足球研训基地、木工学堂等为代表的研学旅游产品;以滑雪场、栈道水世界等为代表的运动产品;以老街旅游街区、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产品,构建起适应不同游客需求、覆盖留坝全境、贯穿一年四季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的延伸,有效带动全县群众参与到旅游发展之中。部分群众到景区务工或者开办农家乐、特色民宿等,成为旅游直接从业者;部分群众通过发展“四养一林”(养鸡、养猪、养蜂、养菌;林下中药材、高产板栗等林产业),为游客提供旅游商品,成为间接从业者。目前,县上核心景区90%的就业岗位提供给贫困户,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3500人以上,吸引22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县70%的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旅游产业中,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3306元,占比达到34.5%。旅游也成为最好的扶贫产业,留坝的经验在全国旅游扶贫大会上进行交流介绍。
今后,留坝将顺应大众旅游时代的新趋势,坚定旅游一业突破信心不动摇,坚持全域旅游方向不偏移,不断丰富研学、康养、运动以及民宿、乡宿等新业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推动全域旅游向更高质量发展。
(留坝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星月)“您别看农合缴费标准提高了,但各种报销比例、疾病报销种类、报销药品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留坝县委...
留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留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