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生态品牌发展绿色产业 留坝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汉中日报 2018-05-24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 李阳 初夏时节,秦岭深处的小城留坝花香四溢、绿树如荫。前往紫柏街道办小留坝村村民李春涛的养鸡场时,人尚在远处,就依稀能听见鸡鸣声。李春涛在养鸡场里忙前忙后给鸡喂食,一只只毛色鲜艳光亮的生态土鸡或闲庭信步,或低头啄食。

李春涛是小留坝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几年前,李春涛由于患病丧失劳动力,一家人靠着妻子务工所得维持开支。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来,在县上医疗救助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几次手术治疗和药物控制后,李春涛的病情得到缓解。为了早日实现致富,李春涛开始养起了土鸡。“养200多只土鸡,年底就预计能增收1万元左右。”李春涛介绍说。

土鸡养殖不仅是贫困户脱贫的方式,更是许多看好生态养殖人士致富的途径之一。赵敏原本在外打工,每月有固定工资,但是除去生活必须费用后所剩无几。经过一番市场考察,赵敏发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绿色、环保、健康食品,自己刚好可以利用家乡的青山绿水,养殖野鸡创业致富。辞去工作后,赵敏便开始了养起了野鸡。他说,仅去年春节前后,他就利用网络卖出了价值几千元的各种农产品。“今年再买300只鸡回来,养好了收入能有几万,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其实很多人能购买我的农产品,正是冲着这片绿水青山来的,看来绿水青山真能带来金山银山。”赵敏感慨道。

留坝县武关驿镇白家店村民李付恩也是依托当地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致富的人之一。2017年,白家店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筹建大棚香菇场,把贫困户纳入其中整体帮扶,可贫困户参与积极性却不高。

“我们这里有天然的生态环境,是培养优良香菇的好地方,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李付恩意识到这是个致富的机会,便当起了说客。在他的游说下,村中有7户贫困户参股筹建大棚香菇场。“如今,已经建了8个大棚,投放了2万袋菌筒,大家的腰包都鼓起来了,贫困户帽子也摘掉了。”李付恩高兴地说。

事实上,在留坝县有许许多多个像李春涛、李付恩、赵敏一样发展生态养殖致富的人,他们或许姓名不同、初衷不同,但他们实现致富的方式却有不少相似之处。

作为一个没有工业的山区县,该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确立了“四养一药一旅游”的产业扶贫发展方向,将林下散养土鸡、土猪、土蜂、生态食用菌作为短期产业,将林产业(林下中药材、高产板栗、橡子林)作为中线产业,按照“做特做优做高端”的思路,采用“政府+龙头企业+扶贫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有效减少市场风险,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14年以来,该县先后取得了香菇、木耳、土蜂蜜、银杏、板栗、西洋参等7个农产品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初步建成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安全保障。有了品质作保障,留坝棒棒蜜、留坝土鸡等特色优质旅游商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也换回了良好的市场回报,土蜂蜜由原来的20元一斤卖到了近百元,土鸡由7、8元一斤卖到了24元。

“如今留坝的产业以绿色为基底,无论是全域旅游,还是绿色食品,都主打‘生态牌\’,既承担了保护绿水青山的责任,也实现了金山银山的富民目标。”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该县将继续采取示范带动、大户引领、扶贫社托管等方式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全年计划发展2万群中华蜂群、1万筒棒棒蜜,完成1.5万头土猪、8万只土鸡的农产品订单,以猪苓为主的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面积8000亩,发展袋料香菇1000万筒,启动30万亩优质板栗园和40万亩橡子林建设,打造从林下到空中环环相扣、相互补充的产业链。

新闻推荐

开展道德积分兑换补足群众精神之钙留坝县江口镇以“德”换“金”树新风

  阳光讯(陈耀芊实习记者任军文/图)5月16日,留坝县江口镇在红色文化广场和柘梨园村开展“德美屋”道德积分兑...

留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留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