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懒汉”成了勤快人 本报通讯员何东 杨星月

汉中日报 2017-09-12 17:22 大字

张勇今年55岁,家住留坝县江口镇河西村二组。他曾是村里有名的“懒汉”,成天啥事不做,东家串西家,哪里“凑堆堆“谝闲传哪里就有他,偶尔打点零工,但最多也只能干两三天,领到钱后,花不光不干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是他的座右铭。

2015年,张勇被识别为贫困户。村干部、县教体局派驻河西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以及张勇的帮扶责任人,多次到他家了解情况、讲政策,为他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可多年来的穷光景让他养成了“破罐子破摔”的习性,干啥都没有信心,导致帮扶成效也不明显,面对张勇这样的状况,县教体局的帮扶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16年,帮扶干部帮他找准务工增收的脱贫路子,多次督促下,张勇勉强在附近务工,有了些许积蓄的他买了一辆摩托车,就在生活刚有起色的时候,一次交通事故让他再次回到原点,摩托车被抵债,自己也受伤住院。在他康复治疗期间,县教体局干部多次买营养品上门看望,帮他添置了电磁灶等生活设施。然而,治标不治本,他似乎又变成了那个没有信心、无所事事的“懒汉”。

2017年初,县教体局下硬茬要帮助张勇脱贫摘帽,帮扶干部找方法、寻路径,一心打开他的心结。拉他参加院坝说事会,带他听取脱贫摘帽户的致富经验、参加自主创业培训,真诚、用心,张勇逐渐感受到了“亲人”的关怀,也愿意按照帮扶计划发展生产。教体局干部给他送来1头猪崽,让他通过发展家庭养殖赚取收入,从来就没喂过猪的他,每天早上早早起床,拌猪食、清洗猪槽、打扫圈舍,所有活计做的认真细致,毫不含糊。

为了让张勇尽快摘掉贫困帽子,帮扶干部还介绍他到村里的建筑工地打工。一开始,他仍旧是吃不了苦,后来在帮扶干部的再三鼓励、说教下,他逐步改掉了“懒惰”的毛病,短短半年时间不到,仅靠务工就收入9000多元。手头积蓄的增长,让他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他重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帮扶干部又这么支持,我一定要好好干,多挣钱,不然就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自己。”张勇说。

新闻推荐

李纪生和他的蜂蜜分离机

本报记者魏丹只需十几分钟,就能分离传统方法十来个小时才能分离的蜂蜜量,1台机器日挤压滤蜜量可达1吨!日前,留坝县城关镇青羊铺村李纪生发明的“挤压式棒棒巢蜜分离机”,大大提高了取蜜效率,在当地引起...

留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留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