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陕西进行时 给野生动物一个快乐的“家” 走进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日报 2019-04-25 08:15 大字

本报记者王永锋实习生王怡萱

核心提示

观音山保护区总面积13534公顷,生存着250种野生脊椎动物,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就有31种。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大熊猫栖息地竹林2000多亩,拆除围栏1万多米,建设野生动物通道9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明显改善。

4月9日,省龙草坪林业局和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持完成的《秦岭大熊猫走廊带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继2017年荣获陕西省林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后,又喜获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这一奖项的获得,反映出观音山保护区在以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春风荡漾,山林吐翠。4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佛坪县的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峰峦叠嶂、满目葱茏的旖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观音山保护区总面积13534公顷,这里生存着250种野生脊椎动物,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就有31种。近年来,他们以森林资源管理为重心,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使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栖息地范围不断扩大。

1建设“走廊带”囧途变通途

“保护区西连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靠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接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为佛坪县长角坝镇,处于大熊猫保护区群的核心地段,是秦岭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最大的兴隆岭和天华山种群的连接纽带,也是秦岭大熊猫重要的走廊带。”刚进入采访主题,观音山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成鸿飞便向记者介绍观音山保护区的区位重要性。

然而,这条连接大熊猫种群的重要纽带,在观音山保护区成立之初却遭遇着多方尴尬:天保工程实施前因长期超强度的森林采伐造成大熊猫栖息地质量严重下降并出现破碎化;108国道使秦岭大熊猫种群的隔离长达50年,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被阻断;社区群众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深,人为活动影响严重。

“108国道秦岭隧道2000年建成通车后,保护区利用隧道上方翻越山脊的11公里弃用公路建设大熊猫走廊带。”成鸿飞介绍,为尽快扭转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局面,观音山保护区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启动了“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走廊带有效管理”等多个走廊带项目,不断加强走廊带区域管理,从严控制人员和车辆的无序进入,共恢复大熊猫栖息地竹林2000多亩,拆除围栏1万多米,建设野生动物通道9处。

记者在108国道秦岭隧道上方的弃用公路旁看到,公路两侧栽满了绿油油的秦岭箭竹、油松、柳树等,自然修复效果明显。在公路周边,还不时发现野生动物的足痕和粪便。“保护区曾在距这条弃用公路约500米的地方,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大熊猫活动的照片,并在距公路2公里的地方发现大熊猫的粪便和食痕,这些情况说明了大熊猫走廊带的作用已经显现。”观音山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朱云说,除了大熊猫外,羚牛、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利用这条走廊带进行种群交流。

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让它们在栖息地来去自由无阻隔,观音山保护区还在辖区的涵洞、道路修建野生动物通道。记者在东凉路的一个涵洞下看到,浅流旁专门为野生动物修建了一条通行便道,周边可见羚牛、斑羚等动物粪便。“我们还在公路两侧用土和砂石修建了七八处仿生态护坡,让野生动物通行无忧。”成鸿飞说,经过不懈努力,辖区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守卫“秦岭绿”营造良好生境

4月11日下午,记者跟随观音山保护区小南坪保护站的巡护员,沿着山路进山巡护。“我们每个巡护员每月巡护次数不低于6次,每次巡护时间不低于1小时,有效巡护行程不低于3000米……”一路上,巡护员何姜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巡护重点和要求。

今年33岁的何姜是个“林三代”,他的爷爷、父母都是林业系统职工,从部队复员后他也成了一个林业人。“巡护承担着森林防火、防盗伐、防盗猎、防病虫害、动物疫病疫情监测等10多项任务。”小何告诉记者,现在人们的生态意识普遍提高,一些人为的破坏越来越少了,加上他们的密集巡查,有效震慑了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

“现在,我们巡护有了先进技术,一旦遇到问题可第一时间通过手机传回平台。”说话间,小何掏出手机打开“GPS巡检系统”,向记者演示巡检区域、巡检轨迹、拍照上传、数据采集等,此举不仅加强了日常监管,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或异常林相位置还可精准定位,便于及时处理。

茫茫秦岭,孕育着丰富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秦岭是野生动物们的快乐家园。为守护这些森林“精灵”,为它们营造良好的生境,从2015年开始,观音山保护区连续5年联合森林公安佛坪派出所,在全局范围内集中力量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盗伐、违法狩猎等不法行为。

火灾是森林的天敌。观音山保护区强化森林防火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局—站—巡护员三级防火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区域,从严控制火源,每月进行防火目标责任考核,林区连续42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同时,该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点防控松材线虫病害侵入。此外,该局还与佛坪县政府、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定期召开三方联席会议,形成保护森林资源及野生动物协作机制,确保了自然资源安全。

3全力“搭平台”传递生态理念

“管好林子的关键是要管好人。”成鸿飞说,在做好日常巡护监测工作的同时,他们重点加强对划入观音山保护区管理的集体林及社区人口的管理,通过制作宣传牌、印刷宣传册等,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区群众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生态。

据介绍,观音山保护区及周边共有社区居民400余户,他们居住分散,文化程度偏低,人均耕地少,生活较贫困。2002年以来,观音山保护区工作人员深入乡村社区进行经济状况调查,制定了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扶持群众改建节柴灶,开展中蜂新法养殖,并为群众发放蜂箱、摇蜜机等养蜂设备,通过扶持发展,减轻群众对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压力。他们还对划入保护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积极探索保护区与农户共管试点,利用WWF项目将4000余亩集体林纳入试点范围,对集体林进行成林抚育、培植竹林,扶持群众扩大中蜂养殖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等绿色经济,以此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观音山自然学校的建成启用,使保护区的公众宣传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记者来到位于佛坪县长角坝镇108国道旁的观音山自然学校,楼梯两侧,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图片挂满墙壁;走进“熊猫堂”展室,大熊猫的演化过程、种群分布和陕西大熊猫的详细情况一目了然。昆虫标本、金丝猴标本、灭绝动物图片、各种红外相机,以及查获的猎捕野生动物使用的套子、夹子等摆放在各个展室,学校设计风格独特,宣传内容丰富。

“自然学校面向公众开放,我们的职工经过培训后向大家讲解大熊猫保护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吸引了众多访客参观学习,自2017年建成启用以来,学校已接待700多人。”观音山保护区管理局公众教育科科长蔡琼说,观音山自然学校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野生动物保护、保护区管理及自然科普知识的平台,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观音山保护区还先后获得省野生动物保护先进集体、大熊猫野外监测先进单位等称号。

新闻推荐

文物走出“深闺”才能焕发生机

□记者原登荣“老县城村在秦岭南麓,是一处深得老天宠爱的地方。大熊猫有时会溜进村里爬上树枝,张望这里的居民。现在的老县...

佛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佛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