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让城市在森林中“呼吸”
本报通讯员 吴燕峰 屈丽山峦如画,云雾氲氤;森林葳蕤,绿叶如云;碧水琼流,鸟语花香;城在林中,人在绿中……走进佛坪,像走进了一幅巨型的水墨画,满眼都是山清水秀,心肺由着富氧离子滋润,城市里的喧嚣疲惫顷刻间烟消云散。
这个秦岭深处的小山城,头戴“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生态魅力县”等多个桂冠,四季常见“佛坪蓝”,空气清新,没有雾霾,是一座在森林中“呼吸”的城市。
佛坪位于秦岭中段南坡腹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给佛坪带来了丰沛的水资源、葳蕤茂密的森林植被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有独叶草、秦岭冷杉、红豆杉、银杏等高等植物1600多种,野生花卉400多种,野生动物265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豹4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有“天然动植物基因库”之称,是“大熊猫的家园”,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为保护这片生态净土,佛坪坚持“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抓好林业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禁渔禁猎、小流域治理、项目环评准入等生态保护措施,持续健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森林覆盖率达到9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93平方米,城区上下游、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去年,绿化造林2.4万亩、中幼林抚育0.5万亩、道路绿化80公里,县城新建、改造13处景观绿地11.58万平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51天,位列全市第一。
依托优渥的森林、生态资源,佛坪坚持“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发展“一旅二养三药”绿特产业,构建多元增收产业体系,帮助群众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增加“绿色存量”。
近年来,全县绿特产业蓬勃发展,中蜂、袋料香菇、油用牡丹、树花菜、魔芋、猕猴桃、冬桃、冷水鱼等绿色种养产业生机勃勃,山茱萸种植面积达到10万多亩,“佛坪山茱萸”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板栗、香菇等4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生态农业迈开新步伐,仅林下种养产业就实现年产值2.2亿元,为农民总收入贡献达八成以上。2017年,全县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9149.6元,35个贫困村、1052户256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5%,成功通过国家评估,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去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1万元大关。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早已根植在佛坪人民心中。佛坪人用执著的爱心和实际行为,护佑了珍稀独特的众多国宝、纯美静谧的生态风光,也描绘出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山水相融、林水相依、产城融合、人与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为全域旅游“绿色打底”,珍稀动植物观赏游、休闲养生游、拍鸟游、乡村民俗体验游、科普探险游、宗教礼佛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特色独具。
去年,佛坪成功举办第九届秦岭大熊猫旅游节暨音乐节,首届秦岭大熊猫论坛、《大美秦岭·熊猫陕西》主题晚会,熊猫谷景区荣获“国家旅游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让“中国熊猫第一县”更加光彩照人,全年接待游客、旅游创收同比分别增长43.4%、28.67%,全域旅游成为富民强县的一支生力军。
佛坪建设森林城市释放的“红利”,不仅建设了生态宜居家园,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上佛坪,一些珍稀动物也来佛坪“安家落户”。近年来,野生鸳鸯、中华秋沙鸭、红嘴鸥等美丽的珍禽均来佛坪越冬,海拔较高的大古坪村也留下了朱鹮的倩影。今年开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头雁现身佛坪县城椒溪河畔,又成为群众和游客们眼中的风景。
佛坪以最严格的举措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熊猫,创建森林城市,连续荣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中国森林氧吧”、“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美县域”、“陕西省生态建设强县”、“省级森林城市”等30多个殊荣,其中生态建设相关的“国字牌”称号近10个,累计创建省级生态镇7个、市级生态镇和市级生态村20个,4个村荣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目前,佛坪“秦岭四宝”主题旅游区、“十八谷”、精品民宿项目等加快推进,干部群众又义务植树为秦岭添绿,3月23日启动的第十二届“茱萸花海踏春游”活动,又彰显了“中国山茱萸之乡”的生态魅力,迎来了春季旅游的旺季,再次打响了“古道明珠、静美佛坪”全域旅游品牌。
佛坪守护绿水青山,收获了“金山银山”,让城市在森林中呼吸,也在践行“两山论”的道路上做出了有效探索和实践。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吴燕峰)佛坪县人大常委会主动对标、依法履职,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工作等的监督、指导,助推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
佛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佛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