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历时16年踏遍川陕甘三省主要分布区 破解野生大熊猫种群生存“密码” 种群续存最小栖息地多大才能避免近亲繁殖

华商报 2018-11-25 01:19 大字

2014年10月19日,一只野生大熊猫大摇大摆地在太白县黄柏塬景区河边闲逛,形象憨态可掬VCG供图

16年来,项目组成员踏遍川陕甘三省野生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

首次论证出野生大熊猫种群续存最小栖息地面积需求为114.7平方公里

为避免大熊猫小种群近亲繁殖、难以维持,发明生境廊道设计方法

据新华社电 经过多年研究,我国科研工作者发现了野生大熊猫有冬、夏两个活动中心,白昼活动节率强于夜间等“生活奥秘”,论证出野生大熊猫种群续存最小栖息地面积需求为114.7平方公里。

这项由西华师范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研究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研究与种群复壮技术》科研成果,为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种群复壮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荣获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我国野生大熊猫仅分布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及凉山等6大山系中。与圈养环境下的大熊猫相比,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困难在于研究对象难以直接跟踪观察、研究区域生活环境恶劣等。

从2000年起,项目组成员踏遍川陕甘三省野生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针对野生大熊猫保护追踪、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项目组采用了自动触发红外相机监测、GPS可自动脱落项圈等技术,掌握到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项目组负责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张泽钧介绍说,这项研究系统揭示了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需求规律,主要为雌、雄大熊猫在生存环境选择上表现出不同,不同季节影响大熊猫生存环境选择的因素不同。如夏季大熊猫偏好新笋密度高、多年生竹密度低区域,而秋冬季大熊猫偏好坡度平坦、上层乔木郁闭度较低、距道路较近区域。

研究还从繁殖资源与食物资源角度,揭示了影响野生大熊猫种群发展的限制因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组首次论证出野生大熊猫种群续存最小栖息地面积需求为114.7平方公里。

“目前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现象仍然严重。在面积小又被隔离的“孤岛”栖息地上,大熊猫小种群面临近亲繁殖、难以维持的危险。”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戴强说,为此他们发明了具有宽度的大熊猫生境廊道的设计方法,在四川省内设计了14条大熊猫生境廊道,以减小栖息地的碎片化程度,维系不同种群野生大熊猫交往,降低大熊猫种群灭绝的风险。

“应从食物、产仔洞穴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人类可以主动采取一些人工干预措施,提高野生大熊猫幼仔存活率进而增加大熊猫种群数量,促进大熊猫种群复壮。”张泽钧说。

新闻背景

科研过程历经艰险 耗时16年

在佛坪野外调查时,站长被大熊猫追到了树上

项目组负责人张泽钧介绍说:“这项科研项目从2000年开始,到2016年结束,前后历时16年,50余名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整个过程十分艰辛。”

张泽钧告诉记者,因为野生大熊猫生活在高海拔、原始丛林里,所以他们的调查营地常常驻扎人迹罕至、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中。2003年到2004年期间,他和团队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调查,野外营地位于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上,不仅渺无人烟,还无通讯条件,只有一条上山下山的小路,最冷的时候山上气温跌破零下10摄氏度,积雪达到一尺来厚。除了自然环境恶劣,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几根木棍插在地上、四周围上一圈塑料油纸、顶上铺上一层牛毛毡就是“房子”,为了抗寒,他们晚上睡觉不得不垫两层棉絮、盖三层被褥,头上还要套着一顶棉线帽,全身只露出两个鼻孔透气。由于山上湿气重、盖得厚实,人整夜都难以动弹,第二天起床,在靠近鼻孔出气处的被子上全是前一夜呼出的气体结成的冰。

2006年,中美两国在陕西佛坪联合开展了一项大熊猫生态研究项目,张泽钧和团队来到佛坪建立了野外大熊猫生态研究站,由他担任第一任站长。在佛坪开展调查工作期间,一次野外调查时,他无意间发现两只雄性野生大熊猫正为了争夺配偶,相互挥舞熊掌、打斗成一团。为了记录下这一珍贵资料,他便一直躲在两只野生大熊猫身后不远处。但由于地上有一层厚厚的枯叶,走在上面沙沙作响,当其中一只野生大熊猫被打跑后,获胜的那只野生大熊猫以为他是同类,便转身向他扑了过来。别看大熊猫憨态可掬,但牙齿锋利、熊掌厚实,如果被它追上,绝对是凶多吉少。他便抱着一根树干往上爬,爬了大约离地两米来高。大熊猫是会爬树的,但当时很幸运,那只大熊猫并没有追上树,而是站在树下朝他嘶吼。为了吓退大熊猫,张泽钧也在树上不断大吼。大约僵持了几分钟,或许是发现他并不是同类,也或许是无计可施,那只大熊猫便悻悻离开。

多年的付出终换来收获。2016年,“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研究与种群复壮技术”科研项目完成。不久前,该项目获得2017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新闻链接

陕西省有多张大熊猫“王牌”

种群密度最大的熊猫栖息地在陕西;最珍稀的野生大熊猫在陕西;“国宝中的美人”在陕西;罕见的棕色大熊猫也在陕西……殊不知,陕西省也有多张大熊猫“王牌”。

11月1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在西安揭牌。当天,陕西省林业局发布了秦岭大熊猫保护研究成果。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秦岭大熊猫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109只增加到345只,增幅达217%,为全国最高。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就有10只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涵盖陕西5市、11县、27个乡镇。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37平方公里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增幅达247%,潜在栖息地达2446平方公里。

陕西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32处,总面积5591平方公里,占陕西秦岭总面积的1/10。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达16处,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约76%的野生大熊猫及56%的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严格保护。

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通过长期不懈努力,成功攻克大熊猫生殖激素检测技术难题,掌握了大熊猫人工采精、授精和育幼等核心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人工繁育技术体系。目前,陕西繁育成活大熊猫18胎18仔,人工圈养数量达到22只,建成全球第三大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基地。据《科技日报》

新闻推荐

佛坪检察院与县司法局建立社区矫正人员信息交换机制

华商报讯(记者张映伟通讯员刘娟)为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近日,佛坪县人民检察院积极与县司法局沟通、协商,建立社区矫...

佛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佛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