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刚:“战疫”一线的“侦察兵”
本报记者 李佩蓉自西安本轮疫情发生以后,省市卫健委每天公布的最新疫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每天多少人确诊,他们去过哪些地方,有多少密切接触者……这些信息都出自一群特殊的“福尔摩斯”,也被称为“侦察兵”的流调员们。2021年12月20日,城固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增派10名流调人员前往西安支援,其中就有城固县疾控中心传控科副科长张文刚。31天奋斗在抗疫一线,2022年1月25日,他结束工作返回家乡。1月26日,记者采访了他的抗疫故事。
张文刚正在紧张地撰写流调报告。 受访者供图
“您好,我是流调员,正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请问您最近14天去过哪些地方?”“慢慢想,之后还去了哪?”“去酒店吃饭坐在几号桌?”“还接触过哪些人?”自2021年12月20日到西安之后,31个日日夜夜里,张文刚每天加班加点对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开展流调工作,像这样的对话,他每天都要重复上百次。
接到流调指令后,立即抵达现场,收集病人信息、了解基本情况、根据行动轨迹查找传染源、分析传播途径,形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从中挖掘、发现疾病传播规律,给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控制疫情扩散,这就是“战”疫一线流调员们每天的工作日常。“流调工作是与病毒赛跑,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疫情发生后,每增加一名确诊患者,就有许多相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把他们找出来,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治,能够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张文刚说,他和队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为的就是能跑赢病毒,阻止疫情的传播。
疫情发生以来,张文刚和队员们每天都是24小时待命,长时间的工作、睡眠不足,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憔悴和疲惫。流调工作看似简单,其实背后需要流调员们付出非常多的艰辛,要帮助病人回忆14天行程轨迹,时间紧、任务重,风险点位评估必须在3个半小时内提交,流调报告必须在8个小时之内提交,一般情况下,问清楚行程轨迹他需要花费90至120分钟。
他告诉记者,有时接受询问的人不会很积极地把所需要的轨迹信息、发病信息提供给流调人员,他们就需要敞开心扉慢慢询问。他说:“在流调过程中,大部分市民很配合,极少数因为得知感染后,情绪比较激动,我们要做好心理辅导,安抚好情绪,站在感染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一些年龄较大的人员,对自己去过的地方记不清楚,我们要根据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反馈的工信三同数据、扫码记录、30分钟以上停留轨迹,以便帮助病人回忆去过哪些地方,如果记不清楚,还要和公安人员一起去他们去过的地方调取监控,力争不漏掉一个密接人员。”
西安的冬天,最冷时零下八九度,雪花飘扬,流调工作格外辛苦。为了保证防护效果,防护服里面不能穿得太厚,队员们常常冻得直流鼻涕,手反复消毒后冻得通红。身体的辛苦尚且能够抵挡,最难消化的还是亲情的牵挂。“从我个人来讲,最难熬的是12月底,西安、延安疫情都很严峻,我在西安抗疫,女儿上大学的延安市宝塔区也出现了病例,学校封闭管理,隔几天才能抽空给女儿打电话问平安,每次打电话时内心都会很愧疚,觉得作为父亲对女儿的关怀太少。但是,我相信她能照顾好自己,我只要守住前线,最终就会团聚。”
在疫情防控一线,张文刚和队员们共接到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156条,现场流调、撰写125例核酸阳性流调报告,摸排密切接触者9725人,对23所隔离酒店进行现场风险评估,还对城中村住宅楼风险评估19处、学校风险评估2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田兰华)近日,接到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信访件“陕飞公司(山上)的污水处理管道将污水直排城固县老庄镇...
城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城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