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城固着力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本报讯(通讯员 汪鹏)社区工厂里,机器咔嚓作响;流水线前,一个个脱贫户正在“编织”未来……“十三五”期间,城固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456户11586人,该县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安置就业以及后续帮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主攻方向,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近日,该县三合镇陈丁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心菜园”里黄瓜、辣椒苗长势喜人,在附近的闲置厂房、废旧校舍里,即将改建成的农舍正在紧锣密鼓施工。陈丁村易地搬迁脱贫户郗必发怎么也没想到搬进楼房后,依然可以吃到自己种的蔬菜。“以前种地是奔生活,现在种地是为了吃得更健康。”郗必发乐呵呵地说。把安置点附近闲置厂房、废旧校舍转化为农舍,给有意愿养殖的搬迁户提供养殖条件;由政府牵头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在移民搬迁安置点附近按“户均一分地”的标准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划分“安心菜园”;为全县95个安置点开发公益性岗位213个,负责各安置点人居环境治理和特殊人群日常生活服务;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让搬迁群众既能安居还能乐业。该县通过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入合作社、入行业协会、入企业园区,实现流转土地赚“租金”、股份合作赚“股金”、务工就业赚“薪金”。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现代园区+产业联盟互助”,让有产业发展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在一个或者多个产业链上分享“红利”,贫困户凭借1份土地便可获得3份收入。“过去围着锅台转,现在围着机器转,每月收入3000多元”,脱贫户杨炳杰高兴地说。以扶贫产业园为龙头,在乡镇设扶贫车间,在贫困村设扶贫作坊。形成以扶贫产业园为中心,覆盖城乡的产业扶贫网络,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成为上班族。
为稳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城固县委、县政府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着力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在江湾社、文川镇移民安置点共规划建设280亩扶贫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发展以蔬菜等“新精特”设施农业为代表的近2.3万亩产业园和茶、果、稻、油、药等区域特色产业,制定50多个优势特色产业项目菜单,让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大力推进公益性岗位、社区工厂、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就近就业模式,优先推荐安排易地扶贫搬迁户上岗就业。探索形成了“就业带动型、流转金支付型、入股分红型、订单收购型、代种代养型、合作帮扶型”6种典型带动模式。目前,全县已有32户农业龙头企业、34个现代农业园区、496个专业合作社和63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参与这6种模式扶贫。
“总部在园区、工厂在车间、车间进村庄”,汉中市副市长、城固县委书记陈心亮说,城固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5个、扶贫龙头企业162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工厂(车间)26个,“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有事业才能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老实巴交的江湾移民安置点贫困户周先全的新事业,是做起了洋气的电吉他。在江湾移民扶贫产业园,“哈瓦娜乐器”公司的展厅内,色彩鲜亮、形态不一的吉他挂满了整整几面墙。外人难以想象,秦岭深处的扶贫车间,年产尤克里里、吉他25万只,远销俄、德、美、法等海外市场。“我负责给木头抛光、打磨、做模子,师傅手把手教嘞!”摸了一辈子锄把子的周先全,每天回到家也不忘翻翻培训教材。江湾移民扶贫产业园里有服装、电子器件、乐器等9家企业入驻,近千名困难群众在家门口转为产业工人。
新闻推荐
热心他们,危急时刻奋不顾身,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5月31日下午1时许,城固县桔园镇小北河边传来阵阵呼救声。当时,万世红、李...
城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城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