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夫到外交名臣 从《张骞传》看张骞的传奇人生

西北信息报 2020-04-24 01:27 大字

建国整整70年了,为什么有关“丝路之父”张骞的文艺作品寥若晨星呢?恐怕主要原因还是有关张骞的历史资料难寻难觅。他的家庭状况和少年时代,《史记》《汉书》没有记载,《城固县志》也一字未提,造成了许多文学艺术家“欲炊无米”的困境。当今,“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沿丝绸古道搞得热火朝天,捷报频传。这个美好前景激励汉中日报退休编辑王祥玉先生,凭借自己是张骞故里人的优势,广泛查阅历史典籍,数次深入张骞故地进行考查、探访,获得了许多珍贵线索和民间资料,将其艺术加工后用于《张骞传》的创作。在尽量保留历史典籍记载张骞真实事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融合各地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使书中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情节更加紧凑丰富,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张骞的传奇人生。

《张骞传》是一部释放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长篇历史小说,具有三大特色。其一,人物和故事的取舍遵循了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则,把着眼点放在再现历史人物对历史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及为人民带来的福祉方面。其二,浓墨重彩地反映历史人物的重大决策、战略思想和艰苦卓绝的行为,以展现他们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情怀。第三,将民间资料与历史典籍记载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优势互补,浑然一体,是对重大历史题材进行创作的新探索。

张骞的民间资料丰富多彩,可视为信史的一部分。史籍上没有记载,那是史学家的疏漏、失误,应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张骞是一位国际历史名人,他个人的成长史是客观存在的,谁也抹不掉。如果前人因种种原因未作记载,难道我们就不承认吗?假若一味坚持凡史书上没有的东西就完全否定,必然会亏待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史学家应该义不容辞地充分利用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民间资料,对那些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推动、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及时做好拾遗补缺的工作。传记文学家亦有这个责任,《张骞传》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书中出现的与张骞有关而未见正史的一些内容,如张骞父亲、舅父、弟弟的名讳,张骞培育黑米、父子行商夜郎,后来结识的野鹤子、在未央宫养马以及归乡酿酒等情节,即取材于民间资料。

由于巧妙地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起来,对接得天衣无缝,又充分发挥了用生活细节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读起来轻快顺畅,极富生活情趣。留下了史实客观、故事精彩、人物鲜活的深刻印象。

文艺界历来把文学称为“人学”,反映了世人的一个共识: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写人的精神境界。《张骞传》涉及的人物较多,但重点人物只有两个,即张骞与刘彻。张骞是从陕南汉中郡城固县走出的一位普通农民,从小到大,热情、厚道、诚信、质朴的农民本色始终未变。步入仕途后的一系列活动都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刘彻(汉武帝)这位雄才大略的汉朝天子,继承的是文景盛世,并未坐享其成,而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他推行中央集权、独尊儒术、表彰六经、兴办太学、设立乐府、制定历法、反击匈奴等政治、军事、文化大政看,处处表现了作为一位明君的大手笔和大智慧。最大的作为是为张骞搭建了“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平台,并选择张骞先后两使西域,推行汉朝和平外交政策,宣扬中华文明礼仪,传播朝廷“勤远略、安天下”的大志宏图。所到之国友好结盟,同仇敌忾共击匈奴。历尽艰险,业绩辉煌。行程万里,史称凿空。足下之路被后世称为连接东西方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他们二人都没有预料到丝路的开辟,会永远成为惠泽全人类的和平友谊之路、繁荣富强之路。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创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算得上彪炳青史、志得意满的风云人物。但作者的辩证唯物史观驱使笔锋一转,将刘彻的历史局限性曝之于众,例如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相信巫蛊、挥霍国财……等,受到廉吏、文士的谴责。多亏他独尊儒术,尚能省身自悟。在最后的“轮台诏”中他对大臣们忏悔地说:“我继位以来办了很多错事,使天下民众忧愁穷苦,后悔也来不及了。今后凡是损伤百姓、浪费财富的事情一律停办。”长期处于一国之主的高位而能主动检点自己,痛改前非,并推翻几十年来的大政方针,返回汉初坚持休养生息政策的道路上,确属难能可贵。作者如此处理,昭示了“天地有正气,古今无完人”的真理。既尊重了历史,又避免了随意戏说历史的流弊。志歆

新闻推荐

城固博望街道办“三张清单”精准服务群众

本报讯(通讯员洪维叶静)城固县博望街道办事处建立起居民“需求清单”、社区“资源清单”、惠民“项目清单”,问需于民,惠民利...

城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城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