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的奇异地名

汉中日报 2019-07-24 09:18 大字

李天培外交家张骞故里城固县,自秦代建置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社会发展中,先贤们根据其居住环境、地理地貌和事情的发生、历史事件的出现,命名了诸多地域性、针对性较强的地名。1984年11月出版的《陕西省城固县地名志》记载地名3716个,多以姓氏房院、山岭沟坝、江河渠滩、寺庙殿堂、生物物种等名命之,其中特异地名103个,占地名总数的2.21%,其中28个较为典型的地名,笔者将其梳理成几个类型。

农耕文化类。诸如黄冈乡苟家湾村的荒沟、东河乡高北村的荒家河、七里店乡古路坝村的荒沟咀、高坝乡关帝庙村的荒田湾和高坝乡白云村的火地沟等。值得提及的是天明乡赵家坝村的火地沟,清顺治初年(1644年),玉米种植技术传入陕南,大量移民涌入此沟,砍树烧山种植玉米维持生计,遍沟皆火地,顺治三年(1646)建村时命名之;天明乡月起村的荒沟弯,早年频发的自然灾害迫使民众背井离乡,致使土地荒芜,民国九年(1920),在杂草丛生的沟湾重建村时命名;柳村乡古城村的重启营。

手工作坊类。诸如八角乡星明村的油房湾,清咸丰元年(1851)沟内开设油坊一座,为周边四乡民众加工油料,建村时命名;二里乡奎星村的纸房坝,民国十五年(1926),坝中开办一座纸厂,利用地产的竹木制造纸张,故名;铁炉乡铁炉村的铁炉湾,清宣统元年(1906),此湾建一座铧铁炉,铸造农用铁铧,故命名。除此外还有三合乡木瓜村的榨房沟、汪坝乡曹坝村的纸厂沟、盐井乡双元村的铁匠沟和该村的锅厂等。

矿物开发类。诸如长龙乡高桥村的金洞子,山沟里有一个洞,相传清顺治二年(1646),一农户在洞内开挖矿石冶炼黄金,故名;小盘乡杜元村的铁炉沟,明末清初,沟内建有炼铁炉,故名;天明乡铁炉村的铁炉扁。

文化教育类。诸如三合乡木瓜村的画匠沟,是因沟内出了一位善写会画的画匠,此人常为民众书写文书、对联,画山水画,颇受民众爱戴,清同治八年(1882),建村时,为纪念画匠的功绩,故名;双井乡老庄村的杨书房,清乾隆二十年(1762),村中杨氏出资兴办一所私塾,教本村和周边村儿童读书识字,故名;汪家坝乡金竹村的书屋湾,清光绪十一年(1922),一位文化人腾出自己的房舍,出资聘请先生,创办家庭学堂,教授贫家子弟识字,建村时命名之。

历史遗址类。诸如位于城固县以西8公里处、柳林乡古城村的古城,据新编《城固县志》记述,西汉外交家张骞携胡妻返回汉中居此,后人称“胡城”,亦称“古城”或“古胡城”,城东西长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呈长方形,现城峘不存;位于城固县城东4公里莲花乡大草坝村的汉王城,紧靠湑水河西岸,高约40米,南北长约290米,东西宽约180米。秦亡,刘邦(前256--前195年)封为汉王,建都南郑。汉王城为刘邦练兵之场所。汉王城(原为洋县辖)。清《洋县志》记载,“汉王城,县西四十里,高十余丈,南北长300余步,东西宽一百八十步,高帝(汉高祖)驻跸(皇帝的东马、仪仗等)于此”。新编《洋县志·大事记》载:“1952年11月16日将新庄、庙南、庙北(内辖汉王城)贺家坡村和洛家坝乡的中坝村划归城固县”。

名人春秋类。诸如位于博望乡的军王村,据传,明末清初,有一位军官退役后居此,他为人忠厚,善于为民众出力谋事,建村时故名;水硙乡蒋家河乡的红号,是清乾隆二十年(1757),当地赖寿伍在外地任知县多年,归故里后修造的住宅,考究别致,取堂号“大顺红”,建村时民众以“红号”命名;原公,即原公乡,包括东西原公村。

地名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历史发展的缩影。

从这些地名中,我们看到了城固先贤们的聪明才智,生活的艰辛和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它是城固人民一笔无穷的文化财富。

新闻推荐

2019陕西城固酒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新产品中国白酒专家品鉴会成功举办

匠心创造价值、品质引领未来。2019年7月18日上午,陕西省城固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新产品中国白酒专家品鉴会...

城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城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