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93岁老英雄 深藏功名70载

华商报 2019-07-24 01:40 大字

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合上功劳簿,深藏功与名。他,70年如一日,始终对自己的过往守口如瓶,直至今日,这段封存已久的“秘密”才被慢慢公开。他,就是城固县93岁的老英雄杜发荣。

戎马生涯 9次立功

近日,华商报记者探访了这位老英雄。在城固县城一个小巷里,有一座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家属楼,杜发荣和妻子就住在2楼,家里的旧式茶几因为掉漆,被缠上了好几层透明胶带,客厅和卧室的摆设陈旧但很整齐。在杜发荣的卧室,上锁的抽屉里放着的功勋章和奖状是他军旅生涯的所有“家当”。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白色布袋,上面红色的“赠给祖国的保卫者”8个大字格外醒目,落款时间为1953年。这个布袋里珍藏着他这70多年来的“秘密”。

“解放”“胜利”功勋章各1枚、2本人民功臣奖状、1个一等功奖章记载着杜发荣立下的赫赫战功:在淮海、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战斗中,荣立大功3次、中功3次、小功3次。老人回忆,还有一些军功章在行军打仗中遗落了。

杜发荣拿起那枚“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回忆起72年前的情景:1947年9月,21岁的他一入伍就赶上了解放战争,他先后参加了解放洛阳、南阳、驻马店以及淮海战役,之后又打过江南,经两广到云南进入昆明,一直打到云南洱海。后来又去西康剿匪,到云南巍山参加大理的海东战斗。

1949年11月,西南战役开始,在云南剿匪时,杜发荣所在的连有一门刚刚缴获的60火炮,头脑灵活的他很快掌握了要领。时隔两天,部队要端掉聚集在陡峭山崖上的匪徒,但多次进攻都没有形成震慑打击,还牺牲了很多战士。正在大家焦急时,杜发荣携60炮上来了,几发炮弹精确落入群匪中间,残匪被彻底歼灭。

异地他乡镌刻豪情壮志

在部队,杜发荣历任战斗小组长、正副班长、排级、连级、副团等职务。

“做任何工作都要尽力而为,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使党的工作不受损失,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不伸手要荣誉……”这是杜发荣个人笔记上的一段话。

1960年,部队为了加强公安力量,将他调到大理州公安大队巍山中队(后归大理军分区)。“党和人民的要求”就是杜发荣的准则,党的工作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在云南工作期间,他多次获得工作积极分子的荣誉。

“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很少见到父亲,长大后才渐渐知道父亲的工作。受父亲的熏陶,我高中毕业后就报考了军校。”杜发荣的三儿子杜保健说起年少时的选择,依然流露着自豪的神情。

自己解决困难 不占公家便宜

1986年2月,杜发荣离休回到城固县。“杜老住的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从来没说过啥。”城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股长董斌说,杜发荣是城固县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的服务对象,享受副团待遇,话不多,觉悟很高。

“有困难自己解决,从不占公家便宜”,这是杜发荣给家人定的家规。上世纪90年代末企业改制,他的二儿子和小女儿下岗,有人开玩笑说:“老杜,凭你的资历,向组织汇报一下,就能解决子女的就业问题。”杜发荣一听就急了,“我是老党员,怎能因为私事给党和政府添麻烦。”至今他的二儿子仍然干着临时工,小女儿失业在家。

2003年,77岁的杜发荣做膀胱结石手术前,医生打麻药时才发现他原本受伤的脊柱根本不能全麻,只能半麻。他告诉医生,不到万不得已,手术时尽量不用麻药。家人都很担心他的身体,他却在手术中没有喊一个“疼”字。“他脊椎上有3处伤,都是被炮弹擦伤的。因战事繁忙、无医疗条件治疗和休养,导致脊椎错位。”杜发荣的妻子何素芬说。

杜发荣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沧桑巨变,而历史也见证了他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华商报记者 贾令伟 通讯员 肖昆 文/图

新闻推荐

2019陕西城固酒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新产品中国白酒专家品鉴会成功举办

匠心创造价值、品质引领未来。2019年7月18日上午,陕西省城固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新产品中国白酒专家品鉴会...

城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城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