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成为产业扶贫“火车头” 城固县实施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三
?城固县沙河营镇金祥葡萄园内,该镇干部在指导园主加强管理,增加效益。本报记者 杨建平 摄
本报记者 杨建平 王茜 李荷 周芳芳
产业扶贫是评判扶贫工作的重要标尺之一,也是保持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城固县按照“一镇一业、一业一企、一村一品、一户一社”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采用“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形式,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带动脱贫的“火车头”。依托区位优势,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同时,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方式,通过平台覆盖、市场对接和机制创新,让农产品对接国内大市场,走出了一条“电商平台+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全县116个村2120户贫困户走上了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现代化的快车道,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实现“无缝对接”。
龙头镇六一村贫困户黄纪舟,在村合作社带动下,通过“借牛”饲养,育肥的5头牛净赚1.2万元;三合镇陈丁村贫困户丁五祥,将山梁上的1亩坡地流转给企业用于建设千亩大樱桃生态观光示范园,除了流转费,他还拿到了2740元的股金证,年终按股金的10%发放红利,同时企业优先选用他入园务工。丁五祥说:“我的一份土地挣了三份钱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贫困群众在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的带动引领下,找到了致富的信心。
2017年底,陈华力从浙江杭州带来了一批雷竹竹苗在桔园镇陈家湾村开始建造他的“万亩竹海”。陈华力的汉中华力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该村流转耕地和荒山1400余亩,主要通过种植雷竹来建设竹海生态观光园区和发展有机雷笋生产、毛竹工艺品、景观竹种植生产及加工等。
去年该公司仅3亩试验田就产出雷笋4000公斤、毛收益达10万元左右。采访中,陈华力说:“雷笋属于一个高端消费市场的食品,我们从地里收货以后批发价就是13到15元一斤,亩产高达2000斤以上,而且我们把这个竹笋经过培育延长了它的生长时间,从每年12月到次年5月都可以生长,这也大大增加了亩产的效益。光去年我这个园区雷笋种植就带动当地贫困群众35户117人,务工工资发了50多万元,最高的一年拿到2万元以上。”
陈华力的公司以每亩每年760元的价格从陈家湾村流转土地,贫困户除了土地流转的获利和务工收入,还有年底分红,多重收入让当地贫困户感到十分满意。
桔园镇副镇长陈利明,也是陈家湾村的包扶干部。他说:“村民们除了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外,每年年底还可以享受以土地、基础设施、村级合作社项目等入股取得分红,华力公司光土地一项就承诺年底拿出10%的利润给村民分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在该县蓬勃发展的羊肚菌产业也为该县的产业脱贫提供了强劲动力。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2000亩,涉及25户企业和个户,全产业链今年产值预计达亿元,300多贫困户通过这一产业直接受益。
原公镇羊肚菌示范基地是该县羊肚菌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镇,总面积达800亩,集中了中昇、百盛两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3家种植大户。通过这些企业和大户的带动,当地贫困户不仅可以入园务工,企业和种植大户还向贫困户提供羊肚菌种植、培育、采收技术,来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土地流转后,我可以在羊肚菌示范园里干活,一天工资90元,一个月差不多干20天,光务工收入我每月就有1800元。”原公镇原公村五组贫困户杨发正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该县目前已形成包括齐峰果业、禾和集团、大红门、天丰米业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内的19家龙头企业、75个公司、99个专业合作社、262个扶贫互助合作社、109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3个土地股份合作社、135个互助协会和29个其它类经营主体,带动1.38万余户贫困户通过“六种模式”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振东记者张大鹏)为了让调料更鲜香,汉中市城固县1村民在自家的自留地里非法种植罂粟。4月23日,城固县公安局上元观派...
城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城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