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油菜花海向你“诉说”汉中市旅游发展 写在第10届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

汉中日报 2019-03-15 09:30 大字

本报记者 何大龙 见习记者 崔慧芬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开展首届油菜菜苔采摘品鉴会。?(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供图)

编者按:自2009年,汉中油菜花海获“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称号,此后每年3月,汉中市都要精心组织盛大的油菜花节,汉中油菜花节因此被评为“中国十大花节会”之一。

今年3月15日,汉中市迎来了第10届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盛大开幕。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游客、立体宣传好本次节会,本期的《汉中日报·百姓周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特别推出了油菜花节特刊——B01版为深度报道《金色油菜花海向你“诉说”汉中市旅游发展》、B02版是围绕油菜花节开展的旅游、美食文化等活动、B03版为油菜花海活动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B04版为油菜花海美景,带你领略“汉风花海真美汉中”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研发出1000余件文旅商品

>总里程1018公里的高等级“米”字公路网与高速公路、城固机场衔接

>旅游业对住宿业、交通运输业的贡献率分别超过90%、80%

>全市累计发展“农家乐”1100余家,吸纳就业5万余人,带动超过20万人受益

转瞬间,汉中市迎来了第10届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此刻,人们不禁会问,10年来,油菜花节都使汉中市旅游业发生了哪些变化?3月11至12日,记者通过走访主会场观花点、汉中客运枢纽站、汉台区首届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颁奖仪式等活动及相关部门,为你寻求答案,带你看看汉中市旅游的发展变化。

研发出“涵涵”“莲莲”等千余件文化旅游商品 进入3月以来,广大市民和游客,总会在汉中市各级各类道路旁、油菜花观花点、公共运营车辆上、各种网络客户端中,看到2019年汉中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吉祥物“涵涵”“莲莲”可爱、萌萌的形象。

“汉中是三国两汉文化重地。世界上唯一的古旱莲在汉中,旱莲又是汉中的市花。所以身着汉服,手持汉代装饰纹样神鸟朱雀,头饰为古旱莲造型的女偶取名‘莲莲’,手持竹简、身着汉服,头饰系汉台古建筑元素并结合汉代男子帽冠造型的男偶取名‘涵涵’,而且‘莲’通‘联’,寓意联通、融合油菜花节内外,‘涵’与汉江、汉中、汉台中的‘汉’音韵相合。”3月11日,在汉台区首届旅游产品创意设计颁奖仪式上,第10届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吉祥物中标奖获得者高浩举着“涵涵”“莲莲”对记者说,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讲到——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就是汉中。我有一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做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都当做是回一次老家!由此,家在西安的高浩,时常会来到汉中,并于去年10月参加了2019年汉中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旅游创意产品征集活动。

获得本次创意设计大赛旅游产品一等奖的金丝猴书签、朱鹮摆件等麦秸画精巧雅致,惟妙惟肖,引得大家驻足观赏。作品创作者吕丽群是市手工艺品协会副会长,也是“汉中巧娘”代表人物之一。她告诉记者,麦秸画属于烫画的一种,她学该画已有十年有余,目前创作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肖像等工艺品。作为非遗项目的麦秸画因其环保、典雅、收藏价值高等特点,市场前景很好。如今市妇联又提供了一个工艺品中心展销平台,更促进了本土手工艺品的创作和销售。

仪式上,宣布吉祥物中标奖1名、入围奖8名,Logo类作品中标奖1名、入围奖10名,旅游产品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入围奖10名。研发出的旅游文化商品包括“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十周年主题LOGO、带有“涵涵和莲莲”形象的旅游工艺品、油菜花主题的包、钥匙扣、雨伞、抱枕、书签等。

据了解,近年来,汉中市连续9年成功举办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成立汉中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研发出4大类、30余个品种、1000余件旅游文化商品,反映了汉中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历史,是汉中市迎接“大众旅游时代”到来,不断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以旅游宣传营销为合作载体,直接面向游客、面向大众,实施精准营销的全域营销宣传举措。

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网促旅游发展 “我们是西安的游客。一下高铁就能通过地下通道直达汽车客运枢纽站,可以乘坐班车、旅游专线、公交、租用电动汽车,感受两汉三国文化、赏最美油菜花海,真是很方便。”3月11日上午9点多,在市客运汽车枢纽站停车场,一些外地游客边排着队乘坐公交,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该站大厅,工作人员指着地下通道向记者介绍,现在除了从火车站出站后经过车站南广场往东步行约2分钟即可到达站内,或从火车站二楼落客平台东侧,可通过楼梯直达枢纽站外,还可以从火车站出站后直接经过地下通道,按照标识标牌指引直接通往枢纽站服务大厅。另外,在候车大厅内,该站还与汉台区文旅局合作共建了汉中旅游集散中心,可为旅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游客接待、旅游直通车、汽车租赁、景区地接、精品周边游、定制游等业务服务,众多汉中景区旅游直通车在该站发出。除此之外,大厅内还设置有缓解旅客疲劳的电动按摩座椅,为老弱病残孕及带小孩旅客等重点旅客提供的专门休息室。

旅游文化节期间,该站在原有的11条旅游专线,如:南郑黎坪,洋县华阳,宁强青木川,城固张骞墓,西乡樱桃沟、午子山,勉县诸葛古镇等的基础上,根据旅客个性化定制的实际需求,通过巴士管家平台预约定制功能,可预约纯电动6座商务车来开展特色景区定制服务,满足不同旅客出行需求。同时,由该站始发的1路、11路、23路、105路公交发车点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现场指挥,为高铁出站旅客有序乘车做好保障。

此外,汉台区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提升。旅游交通形象道路汉江北岸堤顶路已全线贯通;油菜花观花线路河东店至老庄公路白改黑工程全面完工;对油菜花观花线路汉武公路进行了路面修复;对梁徐路、铺汉路、吴沙路等观花线路进行了全面的路面病害处置。

近年来,汉中市成功打造了33个固定观花点、建成23条精品观花线路,开发出丝路花海、薰衣草庄园等一批花海旅游休闲项目,用“画廊”理念提升旅游干线风貌,完成10条道路环境风貌提升。同时,截至2018年,汉中市一级公路76公里,二级公路589.8公路,除佛坪外,10个县区全部实现二级公路晴雨通车。总里程1018公里的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网,充分发挥了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协调作用,衔接了西汉、宝巴、十天高速公路、城固机场,有力支撑了旅游业发展。

旅游拉动多行业发展 南郑区新集镇的富民家庭农场油菜多功能利用示范基地内,百亩油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农场主涂坛发正在采摘菜苔,准备送到菜场出售。田里的双底油菜不仅颗大叶肥,而且抽出了修长的菜苔。近日,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市农技中心)组织的首届油菜菜苔采摘品鉴会在这里举行。

品鉴会上,大家争相到油菜田里采摘新鲜油菜苔,并将8个不同的品种按蒸、煮、炒、煎、凉拌等不同方式烹饪,再由专家们品鉴打分,以找出口感最好、最适宜本地种植的油菜品种。

市农技中心副主任屈发科告诉记者,油菜是汉中市主要的油料作物,种植历史悠久,2010年的种植面积是112.74万亩,今年增至120余万亩。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近几年他们积极探索油菜多功能利用开发,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探索了“菜用+花用+油用”(即在油菜蕾苔期摘取主茎菜苔作为应时蔬菜、脱水加工蔬菜、动物的青饲料,在油菜花期利用油菜花发展观光旅游和蜜蜂采蜜之用,成熟后收获油菜籽)和绿肥(即在油菜盛花期压青作绿肥)等综合利用模式,真正做到了“一菜四用”。

“油菜苔具有降血脂、清肠消肿、强身健体的功效,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吃起来鲜嫩爽脆,较市场上常见的白菜苔口感更佳。油菜苔整个生育期不打农药,绿色安全,是冬春季节充实老百姓菜篮子的重要蔬菜。”市农技站站长张万春向记者介绍,油菜菜苔采摘需要掌握最佳时机,做到“苔不等时、时过不摘”。一般在春节前后,油菜长至40厘米左右,便可采摘20厘米进行食用,留桩20厘米。摘苔后能促进油菜增加4、5个分枝,不会影响油菜籽的产量。

他进一步介绍,油菜苔经济效益可观,亩产油菜苔200至300公斤,按市场上白菜苔的价格5元/公斤计算,菜用效益达到1000至1500元/亩。但这项技术还不为老百姓所接受,而且当地也没有食用油菜苔的习惯,需要扩大宣传引导,向广大农户宣传油菜苔的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消费,从而拓宽农民增收新途径,打造特色农业新亮点。

“我们家也种了2亩油菜,前段时间才采摘了500多公斤油菜苔,收入了1300多元。现在过了菜苔采摘期,进入油菜观花期,我就在观花点摆摊卖些小零食,既方便了游客,也增加了收入,效益好的话整个油菜花节期间可收入近万元。”在汉台区老君镇皇塘精品观花点,次第开放的金色油菜花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而像村民罗女士,早早在路边支摊卖起了饮料、菠萝、烧烤等食物的群众也不少。采访得知,与2013年油菜花节首次将主会场设在汉台区相比,该镇旅游服务、环境、景观都上了一个台阶。油菜花节期间来当地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好,道路变宽了,村庄变美了,小型公园修建起来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另据记者了解,“十二五”以来,汉中市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21%、25%,五年累计接待游客1118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2.96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2.55倍和4倍。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42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3.5倍和4.8倍,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比重达到17.4%,比“十一五”末增加了7.1个百分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刺激了消费、扩大了内需,改善了民生、富裕了百姓,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据统计,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交通运输业的贡献率超过80%;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全市累计发展“农家乐”1100余家,吸纳就业5万余人,带动超过20万人受益,旅游业成为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引擎,为推动全市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加快追赶超越、奋力建设“三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汉中城固县原公派出所快速破获一起手机盗窃案

阳光讯(记者邢静涛通讯员郑松)近日,辖区黄某到汉中城固县原公派出所报警称:自己丢失了近一个多月的手机有线索证实被人偷走了...

城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城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