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远方,也在脚下 汉中市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侧记

陕西日报 2019-03-01 07:18 大字

首汉军在城固的生产基地展示他们制作的吉他精品。本报见习记者陆晟摄

本报记者乔佳妮见习记者陆晟

新春伊始,追梦的“春风”刮过汉中。追梦人农民工迎着“春风”,怀揣梦想,在与家人团圆之后再出发。因有梦想亦有“春风行动”的助力,追梦路上,他们没有回不到的故乡,也没有去不了的远方。

归乡追梦赤子心

家住汉中市城固县龙头镇五星村的朱孝汉,是一名“资深”的农民工。2月21日,在城固县江湾移民社区安置点的社区工厂——哈瓦娜乐器厂新厂房内,朱孝汉一边和工人们里里外外搬运东西,一边盘算着要加快对新进工人的培训,争取早日开业,让自己在家乡办厂的目标尽快实现。

2003年,年仅16岁的朱孝汉远赴广东惠州打工,在当地的吉他厂里做一名油漆工。因为肯学肯干,他很快就掌握了制作吉他的300多道工艺流程。不同天气下的油漆配比、吉他结构的木工组装、吉他弦的松紧程度……朱孝汉都烂熟于心。

“学到了本事就想出去干些事,但我一个人能力有限,幸好遇到了‘贵人’。”朱孝汉说。他口中的“贵人”是如今已在城固县创业成功的首汉军。2012年,与朱孝汉同在吉他厂打工多年的首汉军开始在广东创业。朱孝汉因业务过硬,被首汉军“相中”,两人一个负责营销一个负责生产,成了“最佳拍档”。

困难,一点点突破;订单,一个个拿下。最终,他们制作的吉他、尤克里里远销海外,厂房从500平方米扩大到5000平方米。几年后,首汉军把厂子迁回了城固。

“鸟欲归林,我也一样。”朱孝汉说,城固的气候、湿度更适合制作乐器,而政府的帮扶也让他的目标有了加速实现的可能——标准化厂房是政府建的,招工也有人社部门帮忙。

2018年年底,像首汉军和朱孝汉这样回到家乡创业就业的农民工有4.3万人,带动就业17.2万人。

“春风”东送农民工

同样是追梦人,当朱孝汉回乡创业的时候,还有一群人,踏上了东去的列车。

2月22日15时,在汉中火车站南广场,256名来自汉中各县区赴江苏南通务工的农民工代表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送会。政府统一配发的红色鸭舌帽,让这场欢送会充满仪式感。而现场每名女性农民工代表收到的汉中市妇联赠送的红围巾,又让远行的她们心里多了一份暖意。

“我是收到扶贫工作队通知后参加县上举行的招聘会,没想到就成了。听说外面收入高,我想出去工作,多挣点钱,在南通就把贫困户的帽子摘了。”家住勉县武侯镇莲水村的纪和平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纪和平的母亲去世后,家中就剩他一人。此次政府统一招工、统一举行欢送仪式,到了南通即便岗位不合适,还有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帮他们调整岗位、维护权益,纪和平的心里很踏实。

同样走得坚定而踏实的还有来自勉县长沟河镇油柳高村的李芳。35岁的她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外出打工了,这次却告别家中老人和两个孩子,前往海门市打工。“有政府搭桥,这次用人单位跟我签的工资是4000元到8000元。出去打工虽然辛苦,但能多挣些钱回来,让家人过得更好。”李芳说。

2019年,对更多的“纪和平”“李芳”而言,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服务帮扶助梦圆

这个春天,在汉中市既有越来越多的“朱孝汉”开始返乡创业,也有越来越多的“纪和平”在远方奔跑追梦。

而政府的支持,则为这些追梦人增添了努力奔跑的勇气。“今年,汉中市提出‘外出务工首选南通,成就梦想社区工厂’的口号,既是出于对现实的考虑,也是汉中市做好农民工就业的努力方向。”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赵斌说。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汉中市以往主要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输出劳动力。如今随着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及苏陕协作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者选择在家门口创业或就业。

对于留在家乡追梦的农民工,汉中市及早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针对创业场地、资金瓶颈、经验缺乏等困难提供相关服务,同时落实创业指导、房租减免、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努力帮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梦想。

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8年,汉中市已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次,人均增收2.1万元。今年以来,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余人,包括本地就近就业6.3万人,县外转移就业9.4万人。他乡明月和故乡清风,在不同地方,共同托起农民工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

新闻推荐

胳膊长包块疑为肿瘤原是缝衣针在作怪

记者郑亚雷张文静通讯员朱红缨近日,63岁的惠老太右胳膊上莫名其妙长出一个包块,并且反复发作,初步诊断怀疑肿瘤。担心不已的...

城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城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