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巷里古祠遗风 城固县原公镇韩氏祠堂小记

汉中日报 2018-12-25 11:33 大字

陈敏 从城固县城向北约15公里车程,沐着冬日暖阳,山岭、道旁随处可见金灿灿的柑橘挂满枝头,一派浓郁的陕南风情渐次展开。原公镇西坝村以清幽柔美的风姿,静候于秦岭脚下、水河畔。

沿韩家巷前行约800米,一排古香古色、青砖红门的古建筑跃然在目,门楣上赫然悬挂着“陕南第一氏祠”的匾额。

始建于明初永乐年间的韩氏祠堂,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2007年,时任市委书记胡悦来此视察,对韩氏祠堂保护完好大加赞许,认为这是陕南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的民间祠堂,并欣然手书“陕南第一氏祠”。由此,韩氏祠堂——这座深藏了六百余年历史沧桑、承载了多少家国情怀的家族宗祠,挥开岁月的风尘,以崭新的面貌进入世人的视野。

绕过双耳砖雕、高大雄伟的照壁,穿过硬山顶垂脊式构造的山门,恍惚间步入了令人目眩神迷的艺术世界:汉白玉质抱鼓石纹样生动、雕工细腻,五进大殿构筑宏丽、布局精妙,雕塑铸绘无不制作精良、华丽典雅,梁架斗拱无不精雕细琢、极尽匠心,屋脊、飞檐、山墙、天井、梁架、隔扇交织盘错、累累叠叠……徜徉于一幅幅木雕、砖雕、石雕、铁铸、绘画,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组组精彩的画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博大的地域文化和久远的民间习俗,给后人历史文化研究留存了大量珍贵实物。

记录着辉煌与传统的宗祠,是家族的“圣殿”。它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保持着后人与祖先的心灵沟通。直到今天,韩氏祠堂既是村落宗族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传统生活习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家巷村民至今还保留着每年清明和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三拜九叩,仪式严格。城固著名的“韩氏宗祠社火会”、城固曲子也是以韩氏祠堂为核心组织起来的。

祠中一通名为《韩氏宗祠维修记》的碑文,记述了祠堂六百余年兴废盛衰。虽历经风雨,饱受侵袭破坏,但族人和村民多次出钱出力修缮维护,保持了宗祠基本完好,韩氏宗祠依然是城固乃至陕南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家祠。“陕南第一氏祠”强大的生命力,得益于韩氏族人和村民不遗余力的共同保护,这既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缅怀尊敬的质朴情感,也是对中国历史遗迹补救追寻的实际行动。

承载着家族荣光、能够让人记住乡愁的韩氏祠堂,在本世纪初曾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先后接待来访团体和游客3万多人次,周边完整的四合院、庙宇人头攒动,慕名来访的游客络绎不绝。然而,近年来,由于青壮劳力大多外出,留守老幼有心无力,祠堂部分屋面破损,柱头蛀烂,游人日渐稀少,周边四合院落渐为楼房取代,宗祠保护工作变得严重滞后。

如何保留古老乡村祠堂风貌并合理开发与利用,成为换届后村两委积极思考的问题。他们把韩氏祠堂的修整保护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决定以现有能力大力保护韩氏祠堂及周边四合院,积极挖掘祠堂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积淀,把祠堂变成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乡贤文化传播的阵地。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十九大东风,抓住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把握国家对文物保护的利好政策,韩氏宗祠这一古老的乡土文化之根,必将展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新闻推荐

网民传播虚假信息被处罚

本报汉中讯(郑胜春记者陈卫平)12月11日,城固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办结一起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案,违法行为人杨某因在微信群造...

城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城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