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最亮点 “互联网+人社”方便千万家 汉中市人社局“数据跑路”惠及广大群众

陕西日报 2018-12-14 08:13 大字

本报记者马黎见习记者甘泉通讯员冀鑫

“以前缴纳社保时流程多、手续复杂,不算请假和误工,光来回的车费就不少。”12月11日,在西安务工的汉中市汉台区中山街街道群众贺汉荣道出了传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模式的不便。如今,他通过手机APP一次不用跑就能将社保业务办好。

近年来,汉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绕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主线,打造“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将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变为现实,“不进人社门,能办人社事”正逐渐成为全市人社便民服务的新风向。

推动信息一网互通

打开手机APP活体生物特征认证系统,面对手机镜头张嘴、摇头,很快就完成了认证。12月10日,家住城固县老庄镇的胡秀琴在孙子的帮助下完成了社保资格认证。“我今年73岁了,每年都要到社保机构完成一次社保资格认证对我来说太折腾了。”胡秀琴说。

生存认证是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安全、准确发放的重要保障,汉中市人社局在实行上门面对面、电话、视频等远程认证方式的基础上,依托全省生物特征库,开发手机APP活体生物特征认证系统,使养老金发放认证进入“刷脸时代”,有效防范杜绝了虚报、死亡冒领保险金行为。

为给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汉中市人社局筹集资金建起公共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使全市11个县(区)近310万条人社数据实现了互联共享。以此为基础,汉中市人社局相继开发汉中人社APP,开通汉中人社微信公众号、汉中市社会保障卡服务网和自助服务终端等4个服务渠道,将覆盖群众最多、经办难度最大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生存认证、关系转移,以及社会保障卡申请、挂失、解挂、密码修改、密码重置、制卡进度查询和各类社会保险信息查询等业务联通上网。

实现费用一卡结算

“凭着这张卡,我可以用它挂号看病和报销,用它领取养老金,这一张社会保障卡能干很多事。”12月12日,家住汉中市宁强县汉源镇的张庆宝说。

社会保障卡作为群众享受人社便民服务的“通行证”,汉中市人社局不断拓展卡片功能,增加场景应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让持卡群众真正实现一卡在手、方便到家。

同时,汉中市人社局还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制卡发卡,现场激活金融功能,协调银行建设多个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网点,支持社会保障卡跨行支付免收手续费、账户管理费等,在各村投放金融服务终端,落实社会保障卡跨行支付免收手续费政策,让农村群众通过社会保障卡办理社保缴费和领取待遇,实现“零成本”持卡用卡。

同时,汉中市人社局还把解决异地就医人员“垫付医药费”“反复跑腿”等热点问题作为社会保障卡的重要应用,对汉中全市医保信息系统和二级以上医院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并接入全国异地就医平台,在对全市急需异地就医人员摸底的基础上为5703名异地就医人员发放了社会保障卡,完成了20余万名医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卡取代医保卡工作。

目前,汉中市跨省异地就医人员社会保障卡持卡率达99.13%,异地就医结算3149人次,直接结算报销费用6001万元,其中跨省异地就医结算489人次,直接结算报销费用713.75万元,大大降低了异地就医人员成本。

确保业务一次办结

“现在的网络真是方便,办事效率太高了!”不久前,在北京务工的汉中市南郑区牟家坝镇群众刘永宏回家休假期间准备办理一张社会保障卡,在网上提交资料后,通过银行“绿色通道”,10分钟便拿到卡,安心回北京上班去了。

汉中市人社局把持续增强群众享有社保服务的获得感作为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率先试点推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线上全应用、信合助农E终端缴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线上缴费等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社保服务。

汉中市人社局开通服务窗口申报、网上申报、银行快速制卡、代办制卡等多种制卡方式,特别是通过银行“绿色通道”快速制卡,将群众领卡时间平均缩短至10分钟,让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为方便部分长期居住在外地的群众制(发)卡,汉中市人社局还采取委托代办的方式,群众只需提供电子版制卡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即可制卡,制卡成功后直接以邮寄的方式送到办卡群众手中。

截至目前,汉中市共制作发放社会保障卡170.3万张,占总数的75%,汉中市社保服务已逐步突破地域、时间限制,使更多人社业务办理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迈进,真正实现了让“数据跑路”。

新闻推荐

城固23万亩柑桔赚了5个亿

本报讯(通讯员叶梅)今年,城固柑桔再获丰收,预计总产量达30万吨。该县通过宣传推介、健全信息网络、强化市场引导等措施,确保柑...

城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城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