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洋分界碑 郭鹏

汉中日报 2018-09-26 18:36 大字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城固县城东关外三里处,地名叫“界牌窑”的地方,人们说那里就是城洋两县分界之处。那里有一块很大的石碑,立在一只大石龟的背上,我小时经过此处,是常常见到的,有时还坐在龟驮碑的石龟颈项上歇气。以后不知何时碑与龟不见了,两县从60年代起就以氵胥水河分界了。

幼时,常听说城固、洋县两县分界故事:城洋二县长期县界未定,互相争执不下。一天,城固县令提议:某天,各自从本县县城出发,向对方县城前行,两人在哪里相会,就以哪里为分界处。洋县县令同意了。城固县令正值壮年,身体健壮,而洋县县令身体羸弱,又是瘸子,行走很不方便。当时,城固、洋县间五十余里,隔有氵胥水、溢水、五里塬河、氵党水等河,尤其氵胥水河宽约有二三里,无桥船可渡。城固县令很得意:你既瘸且弱,以我之健壮,即使日上三竿再上路,也定能走到你县城边。到约定的那天,天刚放亮,城固县令尚未起床,就听见有人在敲堂鼓,衙役询问,报知是洋县县令来到。城固县令大惊,急忙吩咐衙役,将洋县县令迎请到县衙大堂坐下,然后出来相见。谈及两县分界之事。洋县县令坚持要按照约定的规则,从见面的地方——县衙大堂一分为二分界,城固县令惭愧之至,热情招待,然后,相送出城,送到城东关外三里之地,于是在分手的地方立牌坊为界。

此故事颇有点像龟兔赛跑故事,是否真有其事?这些年,我一直想找到一点线索,以证明这故事的是否真实。虽然,故事情节在各种典籍中尚未找到,但当年城洋两县分界的资料还是找到了:

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及康熙五十六年(1791)的《城固县志》均载:“分界坊,东郊三里,嘉靖中令任堪建有城洋分界牌。”据考,任堪为城固县令,约在嘉靖四十年(1561)左右。是他立的城洋分界牌坊,也许他就是那位自恃身强力壮而轻视别人的县令吧。民国时,所编纂的《乐城艺文志》手稿中录有清光绪九年(1883)城固知县胡瀛涛撰《创修城洋界牌桥碑记》,其上载:邑之东郊二里许有桥焉,通津大道,攘往熙来,夹城洋之界,因名之曰界牌桥。.....并请诸洋邑县宰吴(宣钰)同襄盛举.....”

1995年,城固县志办公室穆育人校注的明嘉靖《城固县志》言:“城洋分界碑:碑址在今城固氮肥厂大门西,坐北向南。1952年11月,洋县所辖的新庄、庙南、庙北等村划归本县,碑亦拆除。”(拆碑当在其后60年代初)。

阅读这几部旧志史料,总算对几十年来萦怀在心的“故事”找到了一些历史依据。也可以说,历来的地方志为我们保存下来了一些可供参考、研究历史的宝贵史料、线索。

新闻推荐

城固彤辉派出所受理该县首个“互联网+户政”业务

本报讯(通讯员肖昆李海英)“警察同志,谢谢你们,这么快就办好了手续,以往办户口来回跑好几趟,真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城固县...

城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城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