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贫困群众紧密“嵌入”产业链中 城固县构建“456”模式助力产业脱贫纪事

汉中日报 2018-02-02 11:09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单庆华 2017年以来,城固县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精准严实,系统谋划、高位推动,靶向施策、合力攻坚。该县尤其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紧扣“村村有产兴业、户户有业增收”目标,把贫困群众紧密“嵌入”产业链中,凝心聚力抓产业、促就业,***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科学构建“四大体系” 立足县域实际,编制8大产业带、14个产业脱贫方案和年度发展计划,确保产业扶贫规划到村、帮扶到户。着力健全产业规划体系。制定2017—2020年农业产业脱贫规划和分产业分年度计划,编制出台《旅游扶贫项目申报指南》《光伏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方案》,创建县、镇两级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库,逐镇逐村逐户明确致富产业和增收项目,形成县镇村“三级共联、优势互补、覆盖到户”规划指引体系。着力优化技术服务体系。创新组建县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参谋部和专家服务团,设立南、中、北部三大战区,组建产业脱贫专家服务团、技术服务小分队、新型经营主体技术服务团、农村能人技术服务团。率先在全省推行“101”技术人员联村制度,无缝对接省上随后推出的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体系。累计开展巡回问诊及技术培训118场次,实施点对点靶向技术服务1.8万多次,推广实用技术27项,实现具有产业发展意愿贫困户培训全覆盖,编印《产业脱贫实用技术简明手册》,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万余份,及时发放至产业脱贫贫困户、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为产业脱贫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着力打造示范引领体系。先后印发《“十百千万”扶贫带动工程实施方案》《明星企业扶贫奖补办法》等政策性文件,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示范引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全县已成立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25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96个、家庭农场144个,发展农业示范园区30个、农业龙头企业32户。培育职业农民877名、产业脱贫示范户180户,示范带动成效明显。着力推进产权改革体系。制定印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城固县“三变”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清产核资工作方案(试行)》等配套文件,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三权分置”,土地确权办证率达100%。成立县“三变改革”办公室加快推进“三变”改革,创新提出分层设置、点面结合(“1+N”)改革模式和“七步工作法”。全县土地确权颁证率已达97%,建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启动“三变”改革试点村61个、覆盖农户18900户,涉及集体资金4013万元,经营性资产7316.7万元;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45个,全部颁发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成立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259个,入社社员14279人,其中贫困人口10075人,“三变”改革成效显现。小北村成立太极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全村入股农户颁发了股权证,两次分红达53万元,户均分红近3000元。刘叶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为260户入社股东颁发股权证,流转全村70%土地近1000亩,与新天地农业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合作经营,以点带面,推进全村“三变”改革。

精心打造“五大平台” 平台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产业发展的“硬件”设施,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城固聚焦区域、产业、群众三项重点,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将所有发展产业类贫困户100%焊接在一个或多个产业链上,100%加入到五大带动平台。建强龙头企业带动平台。在持续提升现有龙头企业规模实力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陕西齐峰果业、大红门生态农业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健全合作社带动平台。坚持把合作社作为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的桥梁,大力扶持创办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实现县域贫困村全覆盖。建优现代园区带动平台。大力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积极推进“园区+贫困户”“大园区+小业主”扶贫模式,千方百计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力促实现流转土地赚“租金”、股份合作赚“股金”、务工就业赚“薪金”。建设产业联盟互助带动平台。积极探索推进“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模式,先后成功组建茶叶协会、生猪产业等联盟,有效破解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问题。建好贫困户自主发展服务平台。持续加大对农村致富能人、种养殖大户教育培训、技术指导力度,培育职业农民877名,其中107名中高级职业农民结对包抓464户贫困户,充分发挥其“零距离”示范带动作用,贫困户产业发展热情高涨、态势良好。

创新培育“六种模式” 城固县坚持按照“一镇一业、一业一企、一村一品、一户一社”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培育形成了务工带动型、土地流转型、入股分红型、订单收购型、代种代养型和合作帮扶型6种产业扶贫典型模式,把贫困群众紧密地“嵌入”了产业链条中。

务工带动方面,成功培育以山花、永基、禾和、嘉汇公司等30户县内企业,采取“企业+贫困户+就业工资”的办法,每户企业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少于3人,让贫困户通过劳动力就业实现脱贫。仅光荣炉料公司就使用贫困户劳动力61人,绝大多数月收入稳定在3000—4000元。土地流转型方面,在莲花池村、孙坪村、小北村、石堰坪村、刘叶村等村,采取“经营主体+贫困户土地+租金”的办法,流转贫困户的闲散土地,激活贫困户土地、林地等资源要素,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让贫困户获得相应收益。入股分红方面,由三道中瑞、华绿、山花茶业等企业牵头,采取“企业+贫困户+分红”的方式将贫困户拥有的资源、扶贫贴息贷款资金整合起来,入股经营主体,贫困户按期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三道中瑞为35户贫困户分红12.25万元,山花茶业同100户贫困户签订入股协议,每股3500元,按10%分红。

订单收购型方面,由瑞丰公司、山花茶业、龙宴、榛旺、天丰米业等企业,采取“经营主体+贫困户”的订单农业方式,通过发展产销合作,与贫困户签订产品收购协议,吸引贫困户参与产供销各个环节,使其成为产业链条的“第一供应商”。代种代养型方面,以坤鹏、宝林肉牛养殖等为依托,采取“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贫困户”的方式,鼓励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对接帮扶发展,为贫困户提供产业发展的“鸡”,经营主体与农户共享收益的“蛋”。合作帮扶型方面,三道中瑞、裕润、邦利等企业,采取“大户代小户、老户代新户、合作社帮带贫困户”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村致富能人和产业发展大户与贫困户捆绑,组成合作经济实体,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一传十、十传百的联动效应。目前,全县已有32户农业龙头企业、30个现代农业园区、496专业合作社和63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参与“六种模式”扶贫,带动贫困户8000余户。

新闻推荐

陕西文物工作的“2018蓝图”

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在西安召开1月23日,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了过去一年来文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2018年全省文物工作任务。2018年,陕西文物工作将结...

城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城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